《万国商团》
徐涛 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的新式商人组织与上海史皆是成果丰硕的学术领域,横跨其间的上海万国商团迄今却尚无专门研究,本书是海内外学界第一部以其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本书利用从世界各个角落搜集而来的新史料,对存世近一个世纪的万国商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解读,通过对万国商团演变过程、主要活动、制度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既反对西方中心论的“冲击反应”范式,亦不景从于“中国中心论”的诠释路径,试图超越“民族-国家”的限制,采取全球史视野鸟瞰近代上海,重新阐释了上海乃至近代中国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的复杂面向,探究这座城市得以脱颖而出、一枝独秀的更为深层的历史成因。附录设置丰富,关于万国商团许多文献皆为首次刊布,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和深化提供极大便利。
1903年,万国商团在南京路游行
图片来源:Eight five years of Shanghai Volunteer Corps(《万国商团85周年纪念册》)
1937年,跑马厅的年度检阅
图片来源:Eight five years of Shanghai Volunteer Corps(《万国商团85周年纪念册》)
作者简介✦
徐涛,祖籍山东五莲,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上海市“晨光计划”“曙光计划”学者。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着眼于上海城市的历史嬗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2项,国际科研项目2项;已出版专著《孙中山与上海》《自行车与近代中国》等4本,主编英文论文集1本,参与编著10余本,发表论文70余篇。荣获“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青年学术奖”一等奖、张仲礼学术奖等。
目录预览✦
向上滑动阅览
目 录
序 一 熊月之
序 二 朱 英
绪 论 最陌生的“上海人”(Shanghailander)
一、一条“马路”
二、两条路径
三、三种情形
四、全球视野
第一章 忽生忽灭
一、租界·成军
二、“泥城之战”
三、名存实亡
第二章 英式商团
一、工部局接管万国商团
二、枝附叶着:万国商团与英帝国
三、英侨武人
第三章 万国之名
一、化敌为友:华员群体
二、常备武力:白俄军人
三、其他民族属性连队
第四章 繁市隐忧
一、全新的《防御计划》
二、尽显疲态的万国商团
三、“中立”不立
四、两战之间
第五章 孤岛残兵
一、淞沪会战
二、为德不终:孤岛中的孤军
三、风声鹤唳的日子
四、大限已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万国商团历任团长
附录二 万国商团历年规模
附录三 万国商团历年经费
附录四 万国商团统辖作战单位列表(按时间排序)
附录五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Regulations For The Shanghai Volunteer Corps,October 1922(《万国商团章程,1922年10月》)
附录六 《万国商团华队公会章程》
后记
名家推荐✦
剖析近代上海作为中外利益共同体的特点,可以有多种切入点,共同防治传染病、共同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共同治理走私贩毒、共同疏浚黄浦江等,但若论维持时间之长、涉及侨民群体之多,则以万国商团最为突出。徐涛博士这本专著,是对万国商团这一组织的第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学术梳理与研究。
总之,本书史料丰赡,视野宏阔,见解新颖,框架合理,分期妥帖,是一部开拓幅度大、原创程度高的优秀学术著作。此书的出版,对于上海史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乃至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假如将已得之资料,汇编出版,或在网上公布,则泽惠学林必然更多。
——熊月之
当今学界趋于严谨,故慎用填补研究空白之说,但称本书的出版填补商团史研究学术专著的空白却是实至名归。尤其是相对于华商所建之商团,万国商团的研究难度更大,因而更值得肯定。另外,在整体上商会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远超商团史研究,但对西商在华组织的洋商会至今也研究薄弱,不仅无专著出版,而且论文也极其少见。商团研究虽落后于商会研究,但对西人组织的万国商团却即将有专著出版,在这一点上又超过了商会。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既推动商团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又促进在华洋商会研究的进步。
——朱英
实拍书影✦
资料:上海辞书出版社
编辑:徐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