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登录
注册
首页
要闻
时政要闻
政情
观见
伴公汀
@康平路
上海一周
直通200号
港澳台
法治
时评
韩正一周
十二公民
反腐记
军事前哨
北京来信
财经
市场解码
财经连线
公共空间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创客驿站
上海老字号
区情
区势微头条
前沿风
浦江眼
上海屋檐下
郊野笔记
城事
微观上海
教育在线
医声医事
运动+
创新之城
任我行
海上医聊
海外惊奇
中产话题
文化
海上记忆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朝花时文
徐芳访谈
上书房
非虚构
着调青年
天下
世界观
舆情
原点
上观访谈
思想汇
上观学习
华东局
纵深
互联网观察
时政纵览
互动
上海辟谣平台
民情12345
公务员论坛
灯下漫笔
活动
论坛
公益
扫描新街镇
迪士尼朋友圈
企示录
一起来
读者俱乐部
微信排行榜
视觉
大视界
见识录
图数图说
艺术范
专题
直播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申江服务导报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海上记忆
【海上记忆】上海人才懂:当年冬天洗澡有多费劲
上海人都熟悉的,是当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木制浴桶和塑料浴罩。每次洗澡时,都要把塑料浴罩拉上绳子,挂在木制浴桶上方,将浴桶四周“严严实实”地套住,生怕冷气“钻”进浴罩内。至于洗澡水,则需要现烧。
作者:龙钢 2019-12-06 17:24
(8)
(3)
【海上记忆】葛剑雄:铁轨中间的家
曾经,葛剑雄的日夜起居饮食,都与奔驰的列车声音相伴。在阁楼外,那通向无限远方的铁轨,也似乎在冥冥之中,启发着葛剑雄未来的足迹。
作者:沈轶伦 2019-12-05 17:22
(38)
(9)
【海上记忆】当年在隔离病房发生的事
某床平时为人稳重,谈吐得体,“小猪猡”说话乍乍呼呼,傻乎乎的不知轻重,他俩没一点共同点,怎会好上的呢?我们闻之都摸不着头脑。不过出院后,病友们相聚聊天时,好像听说两人真是走到一起去了,可见“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可以打破很多世俗的东西的。
作者:任炽越 2019-11-27 17:11
(1)
(0)
【海上记忆】当邮递员骑车时他会看到什么
从前的日脚慢,车、马、邮件都慢。如果没有邮政通信,也许就不会有叶其懂。是邮递员的身份,让叶其懂重新确立自己在上海的位置。在那个居民家中电话开始普及、年轻人习惯人手一只BP机的时代,书信往来依旧是重要的通信方式,订报读报依旧是获取信息的方式。小叶穿梭在街巷和新村里,做好一名信使,把4300多封“死信”、1600多个疑难包裹送递到收件人家中,惠及5000多名用户,妥投率100%。
作者:沈轶伦 2019-11-26 17:10
(5)
(3)
【海上记忆】在第一食品商店这个“窗口”
几十年营业员做下来,许多头回客,成了认准第一食品商店的回头客。尤其周边的居民,有算着郁非的班头来送喜糖、红蛋的。有一次,一位原先住在南京东路社区,后来因为动迁住到莘庄的老先生,特意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到店里来找郁非,就是为了看一看原先熟悉的店堂。这份深情,几乎叫人落泪。
作者:沈轶伦 2019-11-20 10:20
(4)
(1)
【海上记忆】到手微烫的烘山芋,让人对着冬天微笑
山芋到手微烫,就在两手倒腾,嘴里不停地向山芋“呼呼”吹气。接下来剥皮,烘烤过的山芋已干皱,剥已不难。可上面连带着不少山芋肉,边剥边把皮上的肉啃个干净。一不小心,嘴上往往留下皮的焦黑,像长了“拉耷胡子”。
作者:袁念琪 2019-11-14 15:04
(2)
(0)
【海上记忆】农历一过九月,收割起来的新稻变成了圆子
农历一过九月,崇明农村里的新稻陆陆续续地登场了,看着金灿灿的稻谷,闻着香喷喷的大米,农家就要筹备着犒劳自己一番,吃飏稻风圆子,亦即把新稻飏干净以后磨成粉,在加工后做成圆子品尝。
作者:柴焘熊 2019-11-12 17:03
(2)
(0)
【海上记忆】登上珠峰的哈尔滨食品厂蛋糕
杏仁排、蝴蝶酥、哈斗、西番尼、杏仁糕……如果连着念出这串名字,老上海人一定心领神会:“哈尔滨”。此处“哈尔滨”,不是中国黑龙江省省会的名字,而是特指淮海中路603号那家西点店。从1936年开始,它的香味和口感已经参与定义上海之味超过80年。
作者:沈轶伦 2019-11-11 14:05
(2)
(0)
【海上记忆·找到你】癌症患者,你还好吗?黑暗中有人为你点亮一盏灯
对癌症患者来说,5是一个特别的数字。能否度过5年生存期,常被作为判断病人疗效的一个标准。随着信息渠道的丰富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在防癌治癌的路上,人们比过去更加从容有力,上海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逐渐提高。但,仅仅是活着,就够了吗?生命旅程终将走向终点,面对途中的风雨锤炼,人究竟应该怎样作答?在癌症俱乐部,大家的回答铿锵有力:仅仅是活下来还不够,要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去歌唱,去舞蹈!
作者:吴越 2019-11-07 17:07
(3)
(0)
【海上记忆】如果你见过凌晨四点的虹桥路
沿虹桥路,一幢幢公共建筑陆续出现,有了长宁区虹桥街道办事处、长宁区人民法院等,还有了新型的生活居住区,如虹桥长发花苑等。姚村的老房子旧址上,建起了上海市血液中心。2004年,朱国萍离开了姚村。但早在1991年,朱国萍就开始在虹桥路沿线的虹储小区做一线居委会工作,因此每天,她还是和虹桥路朝夕相伴。最终,虹桥路的点滴变化,都落在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变化里。
作者:沈轶伦 2019-11-01 13:37
(1)
(0)
【海上记忆】从大剧院、东艺、上交到上音歌剧院
呼应着位于市中心的上海大剧院和位于浦东的东方艺术中心,在繁华的淮海路边上的汾阳路街区,2014年9月,历时6年建设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正式亮相。就在上交新址落成两年后,2016年1月,上音歌剧院宣布开工。黄金街区的黄金尖角上,又多一颗明珠
作者:沈轶伦 2019-10-31 08:44
(2)
(0)
【海上记忆】楼下有爿烟纸店
烟纸店开在街边,不仅仅是购买商品,方便日常生活的场所,而且也成了重要的社交中心。弄堂里及附近的居民来购物之余,总会聚在一起聊会天;派出所的民警下社区,也总在柜台旁与大家一起交流民情,连家访的老师,也常常站在柜台边,与家长们沟通学生的学习与在班上的表现
作者:任炽越 2019-10-30 19:33
(7)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热门文章排行
一天
一周
一月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上海品牌之都建设推广服务平台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