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监狱 > 文章详情

【个别教育工作手记】一面穿越时空、跨越千里的锦旗

转自:上海监狱 2025-11-26 18:49:28

时光深处的回响

01

“曹教,您桌上多了个‘神秘快递’!”

近日,吴家洼监狱一监区,凌冽北风拍窗,曹超拆开快递——锦旗“哗”地一声展开,16个烫金大字闪得办公室瞬间安静:“严格执法、文明管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落款只有两个字:徐某。

一时间,曹超相关的记忆奔涌而来:徐某,前科累累,曾是负面公示栏上的“常客”,眼神里写满桀骜与绝望,“横竖蹲大牢,能奈我何”是他的口头禅。在加刑收押后,时任三监区教导员的曹超主动接手进行管理。罪犯释放后,曹超也历经转岗,这个名字已沉淀到记忆深处。而如今,这面锦旗却像一把来自时光深处的钥匙,沉重、滚烫,突如其来地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

最初的惊讶很快沉淀为一片笃定。曹超清楚,徐某的转变,从来不是命运的馈赠,而是监狱对他三年匠心雕琢的必然。

匠心淬炼伏笔

02

面对这块棱角狰狞的“顽石”,曹超明白,训斥与铁窗只会加深敌意。他细读档案,发现徐某自幼漂泊、亲情缺失,“弱肉强食”是其唯一行事逻辑,但也在冰封之下捕捉到了他对亲情的微弱渴望。

以亲情叩击心房。曹超协调监狱综治部门启动寻亲,几经周折,远程视频接通那一刻,徐某望着父亲苍老的面容,肩膀颤抖,良久哽咽:“爸,我错了……”一声忏悔,坚冰始融。曹超顺势把亲情化为“稳定锚”,每月安排家人通话,通话后即报思想变化,一根电话线搭起连心桥。

曹超深知,仅有温暖不足以重塑灵魂,更须以法律威严与理性淬炼。他牵头成立攻坚小组,精选案例,让徐某“沉浸式”体验被害者苦痛——家破人亡的悲剧、孤儿的眼泪、老人的无助;引导其亲手清算“危害账”,用法理锋芒刺穿“无法无天”的狂傲。

于细微处见真章。蜕变藏在细节:监房内务如刀裁,劳役改造如匠作;那本每日心得记录本,无论徐某起初多抗拒、字迹多潦草,曹超坚持批改谈心。一页页薄纸渐成厚摞,字迹由潦草到工整,思想从抱怨到反思。即便徐某因加刑再波动,曹超一句“跌倒是暂时的,放弃才可耻”,终稳住他重归正途的决心。

厚土上的新苗

03

曹超发现徐某手巧,便推荐其参加监狱“普晟分校”中专班。对仅有中学学历的徐某而言,学习如攀崖:复杂公式、陌生词汇、天文英语,几度抓狂摔书。每当他欲放弃,曹超和主管民警总坚定一句:“放弃才是可耻!”——这束微光陪他熬过暗夜。在老师、民警辅导下,徐某终啃下“硬骨头”,捧回毕业证。那一刻,他挺直腰杆,眼含光亮:“曹警官,原来我也能凭本事堂堂正正吃饭!”一纸文凭,奠定尊严基石。

当徐某昂首跨出大门、手捧锦旗重返高墙时,这枚新生果实已在法治土壤里生根发芽,这是吴家洼监狱践行“崇法育人、治本安全”理念的必然结晶,而非偶然恩赐。

丈量文明的深度

04

在这座以重塑灵魂为使命的高墙内,“排(风险)、管(分级)、联(狱地)、救(帮扶)”闭环机制如一张精密大网:从病犯分级管控到监地联动寻亲,从技能培训到学历提升,教育矫治从此有章可循、有径可通,再非孤军奋战。曹超对徐某的成功案例,正是那朵必然绽放的花朵。

绣着“严格执法、文明管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锦旗,无声却震耳。它跨越时空,成为迷失者找回航向的灯塔。正如徐某在信中所写:“曹警官教我写的第一个字是‘法’,最后一个字是‘人’。”二字道尽改造核心——以法治淬炼人性,以教育重塑生命。

在这里,监狱民警笃信:“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他们以法治为纲,划定行为尺度;以亲情为纽带,弥合心灵创口;以技能为基石,铺就回归坦途。日复一日,他们用法治的刚性守护底线,以人文的韧性唤醒良知,叩击锈蚀心门,让希望循裂缝照进。

在上海监狱,还有无数个“曹超”以心为灯、以法为尺,静默耕耘。他们的坚守,让更多“徐某”洗去标签,重拾“人”的尊严与价值。这面穿越时空的锦旗,丈量司法文明的深度;再坚的冰层,终将被法治之光与人性之暖融化;再混沌的灵魂,也终将在法治淬炼中迎来重生。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法治最墙音】平凡的背影(十):每一束微光,都承载着法治的力量

2、【实战大练兵】“铁门卫士”再集结!上海监狱举行第二届监门民警实战技能大比武

3、【聚焦高质量】上海监狱“科技”出圈!“申活通”系统打造智慧监管创新实践样本

编辑:郭  伟

供稿:吴家洼监狱    张盼盼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