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夜读 | 疏荷

转自:上海杨浦 2025-11-23 22:42:36

TONIGHT

夜读

“疏荷”一词出自何处?网上搜索得五代冯延巳词《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秋入蛮蕉风半裂,狼籍池塘,雨打疏荷折。”

这显然不是夏日光景。入秋之后,满池风荷渐枯见残,因为枯、残,所以疏而不密,显得狼籍。再加雨打,就不免会有折损之虞。总之,这是一幅“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景象,有点儿悲凉,有点儿萧杀。

画家倒并不反感疏荷,宋人马兴祖画有《疏荷沙鸟图》,画的也是秋日的池塘,“残败的荷叶表明了时当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莲蓬横出画面,鹡鸰栖止于莲梗上,侧首注视着上方的一只小蜂,其凝神专注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此画曾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又有乾隆题诗,应属不凡。虽无“映日荷花”的别样风采,又少“接天莲叶”的无穷气势,只不过是册页小品,却疏淡清朗,颇合文人的旨趣。

中国人也欣赏残缺美,比如丑石,比如疏荷,比如篆刻中刻意追求的残破。静静面对一枝或几茎残荷枯梗,如同面对老态龙钟的长者,不必多言,就令人生出诸多感慨。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 | 冯诗齐

编辑 | 顾金华

诵读 | 李滨诚(复旦大学)

音频 | 罗敏瑜(复旦大学)

视觉 | 邱丽娜 刘晶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