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摘草莓去!”走进位于张堰镇松金公路3192号的夏天草莓园,头茬草莓抢“鲜”上市。暖棚内一垄垄草莓苗绿意盎然,红彤彤的草莓从绿叶间探出脑袋,果实个头饱满、鲜红透亮,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采摘购买。“今天出来郊游,正好看到有草莓上市,赶紧过来尝尝鲜!”周女士说道。

据了解,目前果园内开放采摘和零售的品种以“红颜”为主,是广受大家喜爱的品种。
值得关注的是,在10月底,当大多草莓大棚仍是一片静待花开的青绿时,夏天草莓园内,已是红果缀枝、暗香浮动。这里的草莓,竟比常规种植的提前了一个半月结果成熟。这背后,并非上天眷顾,而是夏天草莓园负责人夏著瑜的心血,他身为扎根土地三十余年的老莓农,以“沪苗蒙育”的方式实验出的新种植方式。

“只有气温降到25℃以下,日照变短,草莓才肯从长叶子转向开花结果,但去年上海35℃以上高温52天,今年54天,入秋后还持续炎热,直接导致开花晚、结果迟、产量降。”夏著瑜边说边轻轻扒开草莓叶,露出下面的草莓果实,“所谓‘沪苗蒙育’,即让草莓苗先在上海本地的培育室里,完成最初阶段的培苗;待6至8月酷暑来临,便将这批草莓苗空运至内蒙古的凉爽山区‘避暑’;待到9月申城暑气渐消,再将这些已茁壮的生产苗接回来定植。目前运用新技术培育成熟的红颜甜度在13度左右,高者甚至能达到16度以上。”

空运成本较高,为探索更经济、可推广的模式,夏著瑜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投入大量资金精力,开展“人工模拟冷凉环境”试验。利用大学的冷库、恒温箱,对草莓苗进行5℃、8℃、10℃等不同梯度低温处理,反复观测。最终,数据指向8℃-12℃的低温环境效果最理想,为未来技术优化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我们将在继续完善‘沪苗蒙育’的同时,探索本土低成本花芽诱导技术。”夏著瑜表示,“作为长三角技术联盟的理事单位、金山区草莓联合体的核心基地,在农科院和高等院校及各级农技部门的帮助下,将继续围绕草莓种植技术提升、智慧化种植、果园环境风貌优化等方面发展,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通讯员:钟原
编辑:冯生丹
责编:冯生丹、干钰琼
审核:陈建军、林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