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徐汇区立体绿化建设回顾
从平面铺绿到立体增绿,从“可绿尽绿”到“精细建绿”,徐汇区通过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凝聚全区合力深挖桥柱、屋顶、墙面、阳台等城市“闲置空间”,让绿色突破地面限制向空中拓展。2025年,徐汇区进一步突破传统模式,联合学校、商业、医疗、街区等重点单位,创新实践“绿化+”复合型发展路径,将绿色生态精准植入城市肌理,打造了一批兼具人文关怀与功能价值的示范项目。
绿化+教育:校园里的“自然课堂”
秉持“环境育人、自然育心”理念,区绿化管理部门与南洋中学、田林中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及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深度合作,将校园屋顶、墙面、阳台变身“自然课堂”。
南洋中学屋顶花园
南洋中学的多层次屋顶绿化,为学生搭建了探索自然、激发创意的户外空间;2025年上海国际花展期间,立体绿化与上海音乐学院历史保护建筑、街区场景有机融合,打造“立体绿化+艺术”特色品牌,成为花展流量亮点,尽显人文、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上海音乐学院阳台绿化
绿化+商业:办公区的“花园绿洲”
针对现代白领对健康办公环境的需求,徐汇区在商业载体中植入绿色生态元素。西岸数字谷在高楼林立间开辟“亲近自然的休憩之所”,为职场人提供放松身心的绿色角落;田林锦和越界突破单一绿化功能,打造集休闲、社交、办公于一体的智慧型共享花园,咖啡座谈、团队头脑风暴、小型市集等活动在此开展,打破了办公室物理边界,为商业体注入持续活力,构建起可持续的绿化更新范式。




西岸数字谷屋顶绿化
田林锦和越界屋顶绿化
绿化+医疗:就医时的“生态疗愈”
区绿化管理部门携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将“生态疗愈”理念融入就医环境建设。在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楼项目中,精选净化空气、舒缓情绪的植物品种,结合自然光影与历史建筑,打造兼具观赏性与心理疏导功能的窗阳台绿化。患者就医时可亲近自然、缓解焦虑,工作人员休憩时能放松身心,这一“医疗+生态”的创新实践,为城市公共健康服务注入人文温度。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屋顶绿化
市精神卫生中心阳台绿化
绿化+街区:老城区的“绿色焕新”
在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等区域,徐汇区通过见缝插绿、垂直挂绿推进社区微更新,既提升了街区颜值,又构筑了邻里交往的活力空间,重塑社区认同感;高安路社区将铁艺设施与攀爬植物巧妙结合,打造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自然屏障”,柔化城市边界的同时,尽显自然生命力;永嘉路聚焦现有立体绿墙提质增效,通过结构性修复、融入铁艺元素、更新花箱花槽等举措,提升绿墙耐久性与美观度,更建立起低成本、长效化维护机制,为立体绿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天平街区立体绿化
记者:韦丽
资料来源:区绿化市容局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