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期将满,如何跨越迷茫、重启人生?
为进一步落实司法部统筹推进“五项工作”要求,上海市白茅岭监狱联合静安区司法局、民盟静安区委、静安区帮教志愿者协会,把招聘会办进大墙,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归途点亮一盏暖灯。
特别的邀请函
面向新生的“就业第一站”

近日,静安区司法局“连心桥”工作站走进白茅岭监狱,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就业招聘会。这份面向临释罪犯、特别是参加出监调适培训(调饮、推拿)人员的“邀请函”,旨在打破隔阂,搭起通往社会的“连心桥”。
“社会没有放弃你们,关键是自己别放弃自己。”启动仪式上,监狱领导的这句话,既是对临释罪犯的深情勉励,也是上海监狱坚守“改造人”核心宗旨的温情注脚。
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
从“心门”到“厂门”

活动设计环环相扣,让帮扶既直抵内心,更落到实处——
帮教润心,扫除迷茫。教室里,志愿者与临释罪犯“一对一”促膝长谈,听困惑、议未来,完成回归前的“心理热身”,为重拾信心注入第一股力量。
招聘赋能,对接机遇。一楼大厅,岗位“摆地摊”。临释罪犯主动走到企业展位前,问待遇、谈发展;企业代表耐心答疑、精准匹配,现场氛围务实而热烈。
意向初达,架起桥梁。真诚沟通换来双向奔赴,一份份《就业意向书》落笔生效,高墙内外“回归之桥”就此合龙。
交流


咨询
架设桥梁

从“高墙内”到“社会间”
如何架起这座连心桥?

本次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充分彰显了新时代监狱工作融入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深度:
1.打通回归“最后一公里”
把就业市场搬进大墙,变“出狱后找工作”为“出狱即上岗”,实现从“监禁管理”到“社会衔接”的无缝对接。
2.铺就“技能改变人生”之路
活动依托前期调饮、推拿等针对性培训,让临释罪犯带着一技之长、揣着“底气”走进招聘现场。
3.构建“精准化”支持体系
通过向企业提供出监报告和再犯风险评估,把帮扶从“意向”延伸到“适配”,既为企业用人提供参考,也为个人择业提供指南。
4.搭建社会力量“共治桥梁”
司法行政机关主导,企业、志愿者等多方协同,形成社会化帮教合力,让临释罪犯真切感受到社会的接纳与期待。
5.建立“长效跟踪”机制
岗位对接、帮教回访、效果跟踪一体推进,打造持续赋能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帮扶成果落地生根、长效常新。
这不止是一场招聘会,更是一堂“希望+责任”的社会实践课。司法的温度,不只写在裁判文书里,更藏在为高墙迷途者点亮归航的每一束光。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党小组说】政治工作也能“加油”!看女子监狱这个党小组如何用党建品牌激活团队战斗力
2、【诈骗犯的自白】第五集:你不知道的刷单返利2
3、【诈骗犯的自白】第六集:逃不出的缅北园区
编辑:郭 伟
供稿:白茅岭监狱 陈志蒙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