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在徐汇区天平街道建国西路327弄的朱阿姨拉开朝南的窗帘,久违的阳光洒满整个房间。她所在的小区与相邻小区之间十多米高的香樟树完成“精准修剪”,困扰两个小区多年的遮光、落叶、通风“三大难”问题一朝得解。这场持续数年的“修树拉锯战”,也成为了街道启动“满意物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首个跨小区协同治理的成功范例。
朱阿姨家的院子与相邻小区北侧围墙仅隔3米,多年前栽下的香樟树已长到10米多高,茂密的树冠直探阳台,秋天的落叶厚达4厘米。“扫到怀疑人生,晒被子都得看树的‘心情’。”朱阿姨的无奈,也是不少居民的共同心声。
息村居民区工作人员翻开工作台账显示,近年来居民反映“大树遮光”问题累计达6次,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方协调会也开了3场,却始终卡在“钱”上,动用维修资金需三分之二业主同意,而相邻小区部分低层住户认为“树不挡我家光”,导致方案连续两次表决未通过。
转机出现在今年。街道启动“满意物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党建引领、治理赋能”的路线图。在街道城建中心的支持下,息村居民区党总支牵头,联合物业、业委会启动“多方联动”机制,共同商讨出“小区绿化整体提升+周边居民诉求同步解决”的组合方案。
方案不再局限于“帮邻居剪树”,而是为相邻小区做一次“绿化全身体检”,树木过高、灌木过密、病虫害多、路面破损……一份《绿化整体优化方案》应运而生。
“把剪树升级为‘整体美颜’,让小区业主也能真正受益,资金使用就不再是‘替别人理发’。”相邻小区业委会主任表示。最终,该方案在业主大会上一次性表决通过,修剪资金顺利到位。

相邻小区绿化整改项目正式启动
一棵树的修剪,照见的是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的精度与温度。联动资源、公开数据、建立规则,党建引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条看得见、走得通的路。

修剪后的模样
记者:曹香玉
编辑:罗时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