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街区“焕新记”:脏乱差华丽变身风景线

转自:上海宝山 2025-11-23 07:53:42

基层治理的温度,蕴含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细节之中。原本,路边的花坛和树木能让街道显得更加自然、美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坛里堆满了垃圾,散发着难闻的气味,高大树木还容易掉落断枝,挡住店铺的招牌。这一问题逐渐成为基层治理的“顽疾”。

为回应居民对美好居住环境的迫切期望,宝山区大场镇在党建引领的网格综合治理模式下,依托综合网格治理与常态化走访机制,迅速响应群众诉求,联动多方力量,以切实行动让昔日的“脏乱点”摇身一变成为街头“风景线”,使街区环境更加整洁,让商户经营更加安心,让居民生活更加舒心。

网格发力清顽疾,垃圾清零焕新颜

行知街区针对沿街商铺门口花坛存在的垃圾堆积、脏乱发臭问题,依托第二综合网格,迅速启动“支部引领+多方联动”整治模式,开展全面整治。

1

快速响应,凝聚共治合力

接到反馈后,街区立即联动支部党员、上海宝山祁洁环卫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组建专项队伍。党员志愿者主动亮明身份,带头深入花坛内部清理卫生死角;环卫人员携带专业工具,重点清扫深层沉积污垢与枯枝落叶,形成“网格统筹、党员带头、环卫主力”的协作格局,并在24小时内开启集中整治。

2

精细清扫,成果显著可见

整治过程中,工作人员从“表层垃圾”到“隐藏污垢”逐个突破——弯腰捡拾绿植间的塑料袋、烟头,徒手清理土壤表层的堆积杂物,对清理出的生活垃圾、枯枝等进行集中收纳清运。最终累计清理垃圾约1吨,花坛内外异味彻底消除,植株周边无垃圾遮挡,土壤透气环境得到改善,原本“脏乱差”的花坛重新恢复为整洁美观的街头景观。

3

长效兜底,防止环境“反弹”

为巩固整治成果,街区建立“网格巡查+定期保洁+党员志愿督导”机制:网格管理员每日巡查1次,及时处理垃圾堆积问题;环卫人员执行“每周2次常规清扫+每月1次深层保洁”;党员志愿者定期参与清扫,并向商户发出《全域门责行动倡议书》,明确门前花坛管护责任,引导商户主动维护环境,使“洁净”成为常态。

走访听诉解民愁,修剪枝叶除隐患

北中环街区党支部在常态化走访中,连续收到多家商铺的诉求,随即把“树木修剪”列为民生实事优先推进。

1

专业对接,安全第一

街区党支部书记第一时间与辖区环卫绿化部门对接,共同制定精细化方案:明确“疏剪过密枝、截除挡招枝、清理病弱枝”三大重点,既保证店招露出,又不影响树木健康;避开商户经营高峰,将作业时间定在周末清晨;提前2天逐户通知商户挪车,并在现场设置警示标识,杜绝安全风险。

2

精准作业,一举两得

清晨,专业人员调配高空修剪车、携带油锯等工具到场作业:高空作业人员精准修剪遮挡店招的枝条,同时疏剪高大枝干以消除台风倒伏隐患;地面人员同步切割、捆绑断枝,及时清运以避免影响交通。数小时后,店铺招牌清晰可见,树木枝条疏密得当,道路视野豁然开朗,商户们纷纷称赞“解决了大难题”。

3

闭环跟进,诉求有回音

此次修剪后,街区党支部进一步深化“走访—记录—对接—解决—反馈”闭环机制:每周定期走访商户、居民,实时收集新诉求;主动对接职能部门,确保问题高效解决;街区党支部将“环境维护”纳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以常态化行动筑牢基层治理根基,让“为民办实事”不流于形式。

从清理花坛到修剪树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关系到商户经营、居民安全和街区形象。大场镇凭借“网格治理”迅速响应群众诉求,依靠“常态化走访”捕捉民生痛点,以“多方联动、精细施策、长效维护”的模式,将“群众的小事”当作“工作的大事”,共同打造“整洁、安全、宜居”的街区环境,让治理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居民、每一家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