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NIGHT
夜读
秋天是一年中的黄昏季,黄昏是一天中的秋时辰。暑退凉生,我喜欢在黄昏时,去林子里倾听天籁秋声,愉悦身心。
为什么要选择黄昏?窃以为,白昼嘈杂,而在薄暮的朦胧中,无需辨色,喧嚣渐息,听觉自然会变得十分灵敏。飒飒风穿林,簌簌叶落地,无不入耳。
待“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秋声更清亮时,天籁音乐会便如期开场。
远处,隐约有鸟啁啾,在返林扑棱中自在啼啭。风过耳,传送来几声蝉鸣,它们集体的合唱节目早已完成,惟有几只留恋天地大舞台的老蝉,唱得沉沉渺渺。
就在那一刻,我期待的主角争先恐后地发出了鸣奏,声音激越透亮,没有一点愁苦,不是音乐,却是动听的天然好声音,多么令人沉醉的蛩声!“啾啾”好像来自近侧,“瞿瞿”又依稀发在背后,“唧唧吱、唧唧吱”轻盈地飘荡在四周。
我侧耳凝听,终于分辨出那熟悉的“铃、铃、铃、铃”,连续不断,好似一串金铃在连续摇动,声音带着丝丝欢快,十分清脆,圆浑悦耳,无疑是金蛉子在放声高歌。
这美妙的天籁之音具有一种无形的穿透力,震动耳膜,把每一个音符抖落到心坎上,让人物我两忘。我忽然领悟到,这就好比古人提倡的不时不食的道理,聆听四季天籁,也需要择时。春听鸟声,应在清晨;夏听蝉声,当在午后;秋听虫声,宜在黄昏;冬听雪声,妙在夜里。
秋声自带氛围,意境幽幽,如逢下雨,隔窗听梧桐细雨,滴答作响,检藏心情,偶闻蝈蝈叫,闭目享受,亦可得天然野趣。
趁着夜未央,我沉静在安宁中,感觉大千世界对我的仁慈厚爱。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黄昏听秋声。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 | 傅光达
编辑 | 顾金华
诵读 | 郭华蕊(复旦大学)
音频 | 李昱彤(复旦大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