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又到了“烘山芋”飘香的时节,当年我们这样吃……丨侯叔时光记

转自:今日闵行 2025-11-22 21:41:23

当石库门的炊烟渐远,弹街路的声响成忆,总有一些人执着地为城市封存时光。闵行爷叔侯宝良便是这样一位“时光记录者”。他54岁提笔“半路出家”如今已成为中国作协会员!10月18日起,“今日闵行”推出《侯叔时光记》,走近他笔下的上海往事与老城记忆。

虽说我们小时候好吃的零食不少,但自己又没零用钱,粮食制品还要凭粮票,哪有随意给我们消费的。只好用家里现成食物加工成解馋食品。在眼下吃一个热乎乎、香喷喷的“烘山芋”覅忒赞哦。现在看到街头叫卖“烤地瓜”,吃的人拿着一只烫烫的山芋,不停在手里来回翻着剥皮,嘴里连连嘟囔:“好吃、好吃”。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烘山芋嘛。

我们加工烘山芋十分简单,以前家家都用煤炉,炉子下面有出灰口,煤烧尽余热不低的煤灰不断地落下,慢慢积聚在灰斗里,闲暇不熄灭时还关上炉门,里面不就是一个仿烘箱嘛。于是我们常常在早晨上学前挑家里的中、小个山芋,塞进灰斗的炉灰中间。甭担心下午就有烘山芋等着你来解馋呢。

我也试过用烤箱或微波炉来加工,但味道还是小时候烘出来的好吃。奥妙就在慢慢的时间中,一般好吃的东西都兴“熬”。同样做事的成就、人才也一样是急不出来的。

还有“烘年糕”,那时只有过年时分粮店里才有配给供应的年糕,上海人一般习惯做“炒年糕、汤年糕”,我们小孩解馋偶尔来“烘年糕”,也是在煤炉上完成的。其不同于“烘山芋”放在炉下,是用搛煤球的夹件叉开搁在炉架上,年糕直接放在夹件上用小火慢悠悠地“烘”。等到全部烘软了,迫不及待除去烘焦部分就可吃,软软的质地好像“年糕团”就差没包馅吧。不过大人看见是不允许我们空烧煤炉浪费的。

其实这种烹饪方式就是时下的烧烤,这不是健康的吃法,常吃真的容易上火。小时候我就因为多吃了烘烤食物出鼻血。有天晚上我和外公一起睡,做梦自己流鼻涕了,我擦呀擦,咋老是擦不尽?直到老人开灯提醒我尿尿,才发现枕头上一大滩血水吓坏了外公,马上找出棉花塞进我鼻孔止血。从此他不许我再吃“烘山芋、烘年糕”之类火气大的食物。

类似炉子上的解馋还有放块铁皮,摆几粒银杏树的白果烤熟了也觉得好吃。现在想来那个食品苦涩的年代,真是一个一个的“馋唠坯”。眼下食品丰富就不馋了,人也老了吃不了多少,回忆过往岁月不妨给老友们充实一下养老生活而已。

作者/插图:侯宝良
编辑:张瑾欣(实习)
初审:赵若楠
复审:何婷婷
终审:赵若楠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