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申城气温逐渐走低,街头巷尾开始飘起糖炒栗子特有的甜香。在普陀,两家栗子店门前总是排起长队——长寿路街道的“祥祥栗子”稳坐大众点评上海糖炒栗子菜品榜榜首,石泉路街道的“阿忠甘栗”则已坚守三十三载,成为一代上海人的味觉记忆。它们以不变的品质与温情,成为街坊邻里心中冬日不可或缺的温暖符号。
祥祥栗子:榜单之首的品质密码
下午四点,长寿路街头的祥祥栗子店前已聚起不少顾客。一位在附近上班的年轻顾客说,这是她最近第三次来这家店买栗子。“天气冷了,就想吃热乎乎、甜甜粉粉的栗子。”问及为何选择这家店,她笑着说:“品质稳定,价格更稳定。”

老板一边熟练地装袋一边介绍,店铺一天能卖出近两吨栗子。“东西好,价钱实惠,我做的都是回头客,”谈到能在大众点评榜单上稳居第一的秘诀,老板道出了她的“经营哲学”,还自豪地表示,店里选用的是“天花板”级别的原料。

这家店的红火并非偶然。从去年开始,祥祥栗子就一直高居榜单首位。老板将这份成绩归于最朴素的道理:“以心换心。我这么多年认认真真做品质,换来顾客的认可,他们的支持又推着我一直坚持。我希望我能用尽可能低的价格卖出尽可能高的品质,不能寒了老顾客的心。”在网红店层出不穷的今天,这份依靠口碑积累起来的人气,显得尤为珍贵。
阿忠甘栗:三十三年的匠心坚守
与此同时,在石泉路街道经营了八年的阿忠甘栗也同样热闹——这家店的栗子生意其实已坚守整整三十三年。一位买了两斤栗子的老顾客与老板熟络地寒暄着。“我是他家的老主顾了,从四川北路吃到镇坪路,他开到哪我就追到哪。”买好栗子,他又帮老板打起了“广告”:“这家的栗子颗粒饱满,从来没吃到过坏的,信誉特别好,我已经推荐给很多人了。”

谈起已经做了整整三十三年的栗子生意,老板介绍说:“1993年我刚开始做糖炒栗子时,家人朋友都担心租金太贵,但我考察过人流量,心里有数。”这份“有数”,不仅体现在选址上,更体现在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上。
每年,老板都要亲自前往河北迁西等主要产区挑选栗子。“栗子品质每年因气候而异,今年这个山头的好,明年就不一定了,我必须亲眼看过才放心。”在他看来,一颗好栗子的诞生,“货源占50%,炒制也占50%”。三十多年的经验让他对火候掌控有着独到理解:“什么时候用大火、中火、小火,都有讲究,不管有没有其他工人,最后一关出锅必须由我把控。”
谈及生意长红的秘诀,老板认为除了品质和技术,更重要的是“真诚”二字。“我最主要抓货源,货源好了还要会炒。就像家里烧肉,食材一样,但有人就是烧得更好吃。不管做什么,都要用心去做才能够做好。”他笑着说,许多老顾客从几十年前一路跟来:“他们也开心,我也开心,他们算是我坚持这么多年的动力之一。”
如今,阿忠甘栗已成为石泉一带的“网红美食”,不少居民成了忠实“粉丝”。一位阿姨刚买到栗子,就迫不及待地剥开了一颗:“这个味道,全上海都排得上号的。”另一位年轻顾客则表示:“走过路过不错过,总归要来一包,为什么?因为好吃呀!”
听着顾客们的“好评”,还在炒下一锅栗子的老板扬起了嘴角:“趁我还干得动的时候,我想干久一点,等到真的干不动了,我会把手艺传给我的孩子,让他把这份味道继续传承下去。”

从人气榜单首位的祥祥栗子,到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阿忠甘栗,这两家普陀的“宝藏”栗子店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品质的坚守。在这个冬天,它们不仅温暖了食客的手心,更用多年的坚持和实实在在的品质,温暖了整座城市的人心。或许,这就是我们美食文化中最动人的部分——不在于多么华丽的包装,而在于代代相传的匠心与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