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5年杨浦区高质量商务发展暨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十大重点涉外项目”正式发布,西门子、赛百味等国际知名品牌纷纷落地。与此同时,一批本土成长型企业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掀起新一轮出海浪潮,这些离不开杨浦持续强化的涉外法治保障体系。
对外开放的每一步推进,都必须有涉外法治建设同步跟上。要充分发挥法治在开放过程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杨浦区围绕“涉外法律服务护企远航计划”,从优化服务供给、推动政策落地、加强人才引育三方面系统推进,致力于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符合国际一流标准的法治营商环境。

为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级,杨浦区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区司法局联合商务委、投促办、市场监管、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定期研判涉外法律风险,协同化解涉外商事纠纷,逐步形成信息互通、资源整合、联动协作的工作体系。同时,区人大也积极开展企业调研,计划制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出海实务指南与风险防范手册。
在具体实践层面,杨浦区不断推出创新举措。例如,推动两家区内律所在英国伦敦和加拿大多伦多设立分支机构,并完成境内备案;开设“法‘沪’百川·‘杨’帆起航”涉外法治专栏,针对企业海外投资、跨境电商等热点问题提供实操指引;深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的对接,完善涉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政策支持是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近期发布的《杨浦区涉外法律服务护航企业“走出去”若干措施》被列为2025年度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围绕机构发展、人才引育、服务优化三个维度,提出8项重点任务。该政策不仅对品牌律所给予资助与海外设点补贴,还推出高端人才专项激励,探索“产业链+法律服务”融合模式,全面优化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

人才是涉外法治的核心竞争力。杨浦区坚持“内外兼修”的人才战略:一方面加强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涉外法治人才专题培训;另一方面鼓励律所“走出去”,并引进国外律所参与重大项目合作,着力培养精通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律师。目前,全区已形成一支覆盖海事海商、涉外知识产权、跨境投资等领域的专业律师队伍,共计128人。
在多方努力下,杨浦区涉外法律服务成果不断涌现。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成功调解一起涉及中、比、意三方的海运保险纠纷;上海航博律师事务所在5小时内完成跨国财产保全,刷新国内响应纪录;上海凯正律师事务所代理的多起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入选多地法院典型案例。

面向未来,杨浦将继续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发展,以法治‘压舱石’守护企业远航,不断巩固涉外法治建设的先发优势,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文字 | 陈涛
图片 | 陈涛
编辑 | 周梦真
部分图片由区司法局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