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打造高标准垃圾分类小区,看TA们从“新时尚”到“好习惯”的生动实践

转自:上海静安 2025-11-20 19:58:23

在推进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向“好习惯”转变的过程中,高标准垃圾分类小区的建设成为关键一环。今年,彭浦镇围绕“资源化、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惠民化”目标,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垃圾分类小区(I类)建设,通过党建引领与模式创新,让垃圾分类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党建引领,凝聚治理“红色合力”

彭浦镇将“红色细胞”注入垃圾分类工作全链条,以“党总支建在网格上、党员冲在第一线”为抓手,构建起“党建+治理+服务”的立体化工作体系。

大宁八一坊玉峰花园为例,这两个小区曾面临垃圾投放点陈旧、小包垃圾落地、装修垃圾露天堆放等问题,居民投诉量较大,垃圾分类推进困难。

大宁八一坊改造前

大宁八一坊改造后

玉峰花园改造前

玉峰花园改造后

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居民区党总支牵头成立“垃圾分类党员先锋队”,按楼栋划分“红色微网格”,组织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和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广泛收集居民意见,耐心做好箱房附近楼栋居民的思想工作。通过多轮征询和方案优化,最终因地制宜制定了生活垃圾箱房及建筑垃圾箱房的提升方案,形成了“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的生动局面。

从“高标准”到“再进阶”,

打造全体系垃圾分类新模式

在推进高标准垃圾分类小区(I类)建设的基础上,彭浦镇自我加压,在大宁八一坊、玉峰花园试点打造全体系垃圾分类投放模式,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于一体,实现分类投放全覆盖。

生活垃圾投放区

生活垃圾箱房外观设计与社区风貌深度融合,成为协调的社区景观。联动周边打造的“一米花园”,提升了公共空间的整体质感。远远望去,箱房不再是冷冰冰的角落,而成为社区一抹温馨的风景。

内部空间通过科学规划,实现了布局优化和效率提升。宽敞的场地和清晰的功能划分,为保洁人员的日常操作提供了便利。

此外,箱房外部配备了太阳能照明灯具,白天蓄能、夜间照明,保障居民晚间投放的便利与安全,还配备了雨水收集自动灌溉系统;内部则配备了灭虫、通风与除臭设施,配合自然采光与节能照明,营造了洁净舒适的投放环境。

可回收物服务点

在生活垃圾投放点旁设立的“沪尚回收”服务点,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的常态窗口。内部配置了“玻、金、塑、纸、衣”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容器及有害垃圾回收容器,并通过引入“小镇回收家”IP形象,增强宣传氛围,打造具有彭浦镇特色的可回收物回收品牌,进一步引导居民参与精细化分类。

装修、大件垃圾投放区

在彭浦镇开展的“解民忧、提品质”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专项大走访中,露天堆放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被列为居民普遍关注且易引发投诉的典型问题。为此,彭浦镇结合高标准垃圾分类小区建设,在大宁八一坊和玉峰花园推进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投放箱房建设,从源头解决垃圾堆放难题,提升社区整体环境品质。

记者:蒋文婕

编辑:徐悦琳

信息来源:彭浦镇采编基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