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媒体聚焦 | 到巴楚去,感受胡杨精神共享丝路机遇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5-11-19 20:20:29

新疆巴楚(上海)招商推介会上的巴楚特色产品

“虽是头一回来上海,心里却觉得亲切。”来自新疆巴楚的00后姑娘穆耶赛尔,作为家乡的“文旅推介官”,站在黄浦江畔娓娓道来。在她记忆中,从纺织园区到道路桥梁,家乡大大小小的建设中,总能看到上海援疆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身影。如今,她要把这片绿洲的美好,亲手交到更多人手中。

巴楚,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交汇处,坐拥全球面积最大、连片成林的原始野生灰叶胡杨林。秋日里,胡杨林遍染金黄,成群的候鸟掠过湿地,倒映水中,构成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而这片土地,更是喀什地区的“东大门”,南疆四地州人流、物流交汇的枢纽,也是中欧班列在西陲的重要集货点。从这里出发,一条日益繁忙的国际大通道,正将货物经喀什运往中亚、通达欧洲。

在昨天举行的2025新疆巴楚(上海)招商推介会上,多项战略合作成功签约,覆盖棉纺织、农产品供应链、新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总金额达23.8亿元。这一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巴楚与长三角地区在创新要素与产业园区方面的联动,为当地融入区域经济格局、扩大高水平开放注入新动能。

“我们期待更多企业能如候鸟般,选择这片热土,停下来,与我们共筑未来。”穆耶赛尔说。

“我的朋友们都选择回乡就业”

巴楚的经济命脉,深植于三大产业:棉花与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绿色矿业与新能源。去年轧花季,巴楚收购籽棉64.8万吨,产出皮棉24.23万吨,为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坚实原料保障。

巴楚纺织工业园的崛起,是沪疆协作的生动缩影。在上海援建的标准厂房中,一条从育种、纺纱到成衣、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已然成型。印染园区就近布局,更实现了资源与效率的最优循环。新疆华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海见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园区内配套生产棉纺布,每吨运输成本仅10元,远低于外地的800至900元。”

企业的集聚不仅带来规模效应,更激活了技术活水。在上海援疆技术补贴的支持下,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落地。自明年起,华彩纺织预计将有2万吨产品扬帆远航。

产业的升温,温暖了普通人的生活。玉散·吾斯曼曾靠打零工维生,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帮扶下,他进入当地纺织企业,拥有了稳定收入。随着技术升级与无人车间的投用,家乡提供的已不仅是体力岗位,更是有技术、有前景的就业机会。

“我的朋友们在外读书后,基本都选择回乡就业。”穆耶赛尔自豪地说。目前,巴楚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已累计吸纳2.7万人就业。

营商环境铺设“高速路”

推介会现场,巴楚县人民政府与农道和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通皋新材料(喀什)有限公司、新疆华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覆盖农产品供应链、新能源开发等多个产业领域。

“巴楚的营商环境,为我们铺设了‘高速路’。”农道和丰董事长吴建军感慨。在巴楚县政府与上海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公司半年内高效完成各项审批。“这背后,是上海援疆带来的现代化管理经验与服务效率。”

“招商推介官”王虎,是另一位“筑路人”。2023年,他与妻子奔赴巴楚,从基层干起,将根扎进边疆。从乡镇干部到招商一线,他亲历并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机遇与蜕变。

本次推介会由新疆巴楚县委县政府、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巴楚分指挥部、上海市静安区合作交流办联合主办,吸引百余位行业代表参与。静安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翁文杰呼吁企业家亲赴巴楚,感受胡杨精神,共享丝路机遇。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