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高杰

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恐惧症……这些都隶属于焦虑症这一常见却足以拖垮患者生活的精神疾病。焦虑症的发病背后藏着怎样的生理密码?
日前,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发表于《自然·分子精神病学》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关键发现:焦虑症患者的大脑胆碱水平偏低。


研究人员分析了25项研究的数据,将370名焦虑症患者大脑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神经代谢物水平(包括正乙酰天冬氨酸、肌酸、胆碱、肌醇、谷氨酸等)与342名无焦虑症状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焦虑症患者体内的一种必需营养素——胆碱的水平约低8%。在帮助控制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胆碱水平偏低的证据尤为一致。

焦虑障碍中胆碱(tCho)显著减少
“这是首个揭示焦虑症患者大脑中存在特定化学模式的荟萃分析,”研究合著者、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助理教授Jason Smucny表示,“这表明,营养干预手段(如适当补充胆碱)可能有助于恢复大脑化学平衡,改善患者预后。”

该研究资深作者、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的精神病学家、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成像研究中心研究员Richard Maddock一直从事临床实践,治疗焦虑症患者并开展相关研究数十年。“焦虑症可能使人衰弱,甚至丧失正常生活能力,且许多人没有得到充分治疗。”
焦虑症与大脑不同区域对压力或潜在威胁的反应相关,例如影响安全感或危险感的杏仁核,以及参与规划和决策的前额叶皮层。
焦虑症还与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例如,作为人体“战斗或逃跑”反应一部分的去甲肾上腺素,在焦虑症患者体内通常水平升高。

测量质量较佳的数据集中,皮层tCho降低的证据更强
正常情况下,大脑能区分可应对与不可应对的潜在威胁。但在焦虑症患者身上,可应对的威胁也可能显得难以承受。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会对日常事务过度担忧,且难以控制这种担忧或紧张情绪。
Maddock和 Smucny多年来一直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这一非侵入性医学成像技术,研究大脑化学物质及其与精神疾病的关联。
该检测通过核磁共振仪器进行。1H-MRS利用核磁共振的磁场和无线电波分析人体,但其并非生成人体图像,而是提供组织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相关数据。

影响MRS可见tCho信号的因素概述
Maddock在早期对惊恐障碍患者的研究中就发现了胆碱水平偏低的现象,他决定与斯穆克尼合作开展荟萃分析,即便原本就预计会发现胆碱水平偏低,但最终结果仍让他们感到惊讶。“8%的降幅听起来可能不算大多,但在大脑中,这一差异意义重大。”Maddock说。
胆碱对细胞膜以及记忆、情绪调节、肌肉控制等大脑功能至关重要。人体只能自行合成少量胆碱,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大部分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研究人员认为,焦虑症患者经历的高强度“战斗或逃跑”反应可能会增加胆碱需求,从而导致其水平下降。
那么,摄取多少算合格呢?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不同人群每日胆碱的推荐摄入量如下:
成年男性450mg/天、成年女性380mg/天,孕妇460mg/天,哺乳期女性500mg/天。

“焦虑症患者或许可以关注自己的饮食,看看是否达到了推荐的每日胆碱摄入量。”Maddock说,“某些形式的Omega-3脂肪酸(如三文鱼中含有的)可能是向大脑供应胆碱的极佳来源。
此外,许多动物性食品富含胆碱,蔬菜和种子中也含有该物质,例如牛肝、鸡蛋(尤其是蛋黄)、鸡肉、鱼类、大豆和牛奶等。若饮食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补充剂。

“我们目前尚不清楚增加膳食中的胆碱是否有助于减轻焦虑,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Maddock提醒,“焦虑症患者不应自行大量服用胆碱补充剂。”
数据图及参考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5-03206-7
https://www.cnsoc.org/drpostand
除已标注来源外,本文封面图及文内图片均来自包图网(获授权使用),转载可能引起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