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守护“认知之光”:从预防到传递温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转自:上海长宁 2025-11-18 16:30:51

今年,区民政局携手区融媒体中心,并与仁济医院等“小蓝花”友好单位,在《长宁时报》推出“小蓝花守护记忆”科普专栏。专栏第二期,“宁宁”和你一起接收这封温暖来信→

“认知障碍”,这个词听起来或许有些沉重,但它并非遥不可及。它更像是一束逐渐黯淡的“认知之光”,影响着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未来的自己。了解它、预防它、守护它,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课题。

预防先行,点亮希望的火种。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积极锻炼,多动脑思考,学习新事物,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都是守护我们大脑健康的“防火墙”。一个活跃的大脑,能更好地抵御认知的侵蚀。

细心观察,捕捉“光”的微弱信号。认知障碍的早期迹象,常常隐藏在日常的细微变化中。比如,反复询问同一件事,忘记熟人的名字,对熟悉的环境感到陌生,或者情绪变得不稳定。如果发现这些变化,不妨多一份耐心和关爱,及时寻求专业评估。

照护同行,传递温暖的力量。当家人被认知障碍困扰时,耐心、理解和爱是最好的良药。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创造安全熟悉的环境,鼓励他们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搀扶,都是对他们最深沉的支持。

社区联动,构建坚实的后盾。社区是照护的重要一环。了解社区提供的支持服务,如日间照料中心、认知康复小组、志愿者陪伴等,能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专业指导和情感慰藉。一个互助的社区,能让照护之路不再孤单。

政策护航,让关爱落到实处。各项惠民政策的出台,如医保报销、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等,都在为认知障碍患者及家庭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了解这些政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得资源,减轻负担。

暖心故事,点亮生命的光彩。70岁的李奶奶,曾因认知障碍而变得沉默寡言。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帮助下,她重拾了对绘画的兴趣,每天挥洒色彩,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认知的挑战面前,生命依然可以绚烂。

守护“认知之光”,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从点滴预防到细致照护,从社区支持到政策引导,让我们携手同行,用爱与智慧,为每一个拥有“认知之光”的生命,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作者简介

符婕,英国约克大学教育学文学硕士,曾获得上海市垃圾分类“金点子,好方法,小发明”征集活动三等奖、上海市福州路书店“书城时光札记”主题计划征文比赛优胜奖。

资料来源于区民政局

编辑:谭奕茂、陈 莎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