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秋燥只会多喝水?食补可能更有效

转自:徐汇通 2025-11-18 16:27:29

进入深秋,不少市民会出现口干舌燥、咽喉不适、皮肤紧绷等问题。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药师张盼盼告诉记者,在中医理论中,这是“燥邪”在季节转换之际借机侵袭,尤其容易伤及“主皮毛”的肺,进而引发全身津液不足。要缓解秋燥,既要补充水分,更要从“养阴润肺”入手。

相较于反复喝白水,张盼盼建议运用具有滋阴生津功效的中药材煮茶、煮羹,往往更能对症改善秋燥。

常用的沙参麦冬茶,是居家适用的经典润喉方。北沙参与麦冬性味平和,可清肺、养阴、生津,对于咽干、喉痒、讲话多导致的黏膜不适都有缓解作用。做法也十分简便,只需北沙参、麦冬各10克,以500毫升沸水冲泡药材,焖十分钟即可饮用。

沙参麦冬茶(图片由AI生成)

若伴随夜咳或睡眠质量下降,可选择百合银耳羹。百合可润肺安神,银耳富含植物胶质,能改善皮肤干燥与夜间干咳。干百合20克、银耳1朵、枸杞 10粒,将泡发后的银耳与百合、枸杞同煮,并以少量冰糖调味即可。

百合银耳羹(图片由AI生成)

部分人群在秋季对滋润需求较为特殊,中医师也会建议按需“分人群调配”。如孕妇可用百合、莲子、红枣组合以安神助眠;儿童则以麦冬配山楂、陈皮,既能开胃,又可缓解口干;哺乳期妈妈可用无花果、百合、麦冬以滋阴通乳;产后女性则以五红汤、桑葚为佳,兼顾补气血与润燥。张盼盼提醒,代茶饮宜趁温热饮用,过凉反而会损伤脾胃,加重干燥。

肺燥首先表现在皮肤上,除了使用常规保湿产品外,一些温和的中药外敷方也能起到辅助效果。白芷蜂蜜面膜即为其中之一,将白芷粉与蜂蜜、牛奶调成糊状敷面,可帮助补水、舒缓紧绷感。但皮肤较为敏感的市民需先做局部测试,有炎症时则不建议使用。

白芷

中医养生强调“秋食根”,认为根茎类食材富含精气,是调理脾胃、润泽肺气的重要食物。山药、芋头、莲藕与白萝卜被视为秋季四大“根菜”,既易取得,也适合日常烹调。

山药能健脾补肺,可蒸食或煮粥;芋头富含黏蛋白,有润肺通便、稳定血压的作用,与排骨同炖尤为合适;莲藕则因“生清热、熟养血”而受到推崇,可根据体质选择生吃榨汁或熟炖;白萝卜能行气、化痰、缓解干咳,煮水加蜂蜜或凉拌均可。张盼盼建议,“先清后补”是秋季饮食调理的关键——先以莲藕、白萝卜排浊,再于霜降后适当加入温补食材。

张盼盼提醒,在调理秋燥时也要避免过度滋补。比如脾胃虚弱者食用银耳羹,应搭配少量陈皮以防腹胀;食疗宜少量多次,代茶饮每天摄入总量控制在500毫升以内。有基础疾病、孕期或哺乳期的特殊人群,在食用中药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

徐汇区2025年社区工作者公开招录公告(第三批)

徐家汇体育公园部分区域临时封闭!

查处案件2526起!如何避免“黑飞”→

记者:沈艺飞

编辑:邱彩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