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杨浦区中心医院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中心梅馨予研究员团队在代谢领域顶级期刊《Cell Metabolism》(影响因子30.9)上发表了题为“Homocysitaconate controls inflammation through reshaping methionine metabolism and N-homocysteinyla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并命名了一种新型抗炎代谢物——同康酸(homocysitaconate),系统揭示其通过重塑同型半胱氨酸修饰代谢以调控炎症的分子机制,并深入探讨了同康酸在炎症相关疾病中的治疗转化潜力。
应用医院配备的高分辨质谱仪,结合生化实验鉴定,研究发现同康酸是同型半胱氨酸与衣康酸经腺苷同型半胱氨酸酶AHCY催化的加和产物,其水平在炎症模型(如脓毒症等)下激增152倍,具有作为炎症代谢标志物的潜能,为炎症相关疾病的临床检验提供了新指标,在多种炎症疾病模型中展现出治疗价值。

本项研究进一步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有害”代谢物,还具有重要的“有益”生理功能。作为合成具有抗炎功能的同康酸所必需的前体物质,其介导的早期N-同型半胱氨酸化与后期生成的同康酸在时序上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精细的“免疫代谢时钟”,动态维持着机体的免疫稳态。
同康酸的发现为炎症及高血同相关疾病的管理带来了代谢时序调控思路与临床诊疗新策略。目前,围绕该成果已申请两项发明专利。通过动态监测同康酸水平或进行同康酸药物干预,有望实现对炎症相关疾病“时间窗”内的精准医疗。
资料 | 杨浦区中心医院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