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营造高水平设计牵引高质量城市发展的社会共识,并为城乡空间设计方案提供集中展示与交流的平台,2025年11月13日,以“城市·设计·复兴未来”为主题,市规划资源局在复兴岛举办城乡空间设计周活动,同步在复兴岛星空御城C馆举办2025上海城乡空间设计展。展览体现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全周期” 的治理之道,共设八大展区,系统呈现上海空间设计的广度与深度。展览时间为期一个月,持续至12月中旬,欢迎大家前来观看,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详细展览信息详见推文《走进上海2025城市设计周:城市·设计·复兴未来——城乡空间设计展在复兴岛启幕》。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11月13日下午,设计周开放日活动在复兴岛成功举办。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副局长李玉梅,市水务局副局长冯艺刚,杨浦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建华出席活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邀顾问李晓江,SOM旧金山办公室设计总监 Ellen Lou,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娄永琪作为特邀嘉宾作主题报告。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绿容局、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市级部门,市规划资源局系统各部门、事业单位、区规划资源局,杨浦区相关单位,复兴岛设计联盟成员,业内优秀设计师代表共同参加活动。

2025年上海城乡空间设计开放日活动现场
一、复兴岛设计联盟成立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今年起,市规划资源局会同杨浦区、浦东新区开展了黄浦江滨江中北段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聚焦复兴岛及周边地区,依托“三师联创”机制,组织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景观等设计团队,协同水务航道、市政配套、综合交通、智能感知、活动策划、历史风貌等专业团队开展集成联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北段专项规划完成公示,复兴岛“一张蓝图”惊艳亮相,岛屿环境和设施建设加速推进。
为进一步以高水平设计推进复兴岛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建设,由市规划资源局和杨浦区政府发起,成立复兴岛设计联盟。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杨浦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建华共同宣布联盟成立。目前,联盟成员包括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景观等多家国内外顶尖设计团队和各专业支撑团队,未来还将持续扩展,不断壮大,以复兴岛为始,打破专业壁垒,为全上海设计水平提升贡献卓越力量。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二、主题报告
市规划资源局详规处(设计处)处长周建非作《坚持高水平设计 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为发挥高水平设计对高质量发展的牵引作用,近期,市规划资源局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城乡空间设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询意见稿。文件立足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城市,强调在空间范畴上实现高水平设计的全域全要素覆盖,在专业领域上鼓励多专业设计的众创联创,在机制流程上健全全周期设计的保障制度。文件涵盖了城乡整体设计、城市设计、业态功能策划、公共空间、历史风貌保护、生态空间、慢行空间、社区规划、创新型社区、建筑方案、基础设施方案、数智孪生城市空间、经济评估和投资测算等十三项设计指引,提出健全设计管理制度、优化行业生态等七项政策机制保障举措,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上海特色的现代化城乡空间体系。

周建非主旨报告分享
三、嘉宾报告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邀顾问李晓江
城市正在进入面向美好生活的存量时代,物质需求转向精神和审美体验需求。住房、商业楼宇、综合体、园区、历史城区等领域空间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居住强调更加实际的区位与个性化选择,历史城区价值被重新认知。规划应更加关注产业和经济活动、生活和消费活动的“新空间”。上海中城地带应更加聚焦城市能级、国际化水平提升等核心功能塑造,集中打造枢纽门户地区,获取区域一体化、国际化的源动力,创造特色空间和场所价值。

嘉宾李晓江报告分享
SOM旧金山办公室设计总监
Ellen Lou
新冠疫情加剧了美国城市人口从城市中心向外围地区迁移的趋势,更具多样性的城市中心正在出现。在旧金山越湾和林肯高地街区等地区更新改造过程中,聚焦公共交通体系、职住平衡、建筑多功能综合利用以及活化利用、塔楼与天际线设计、开放空间体系等多方面,开展了综合统筹规划实践。通过税收投资、增量融资、吸引开发、填充式开发的税收增量融资机制,推动城市更新改造。

嘉宾Ellen Lou报告分享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娄永琪
深入介绍 “NICE2035国际创意设计街”众创计划的缘起与发展。传统创新载体多集中于园区,但社区因贴近真实问题与消费场景,天然具备试验与转化优势。社区多元性与开放性,使其能够成为创新生态中最具活力的温床。未来,城市要将社区视为未来生活实验场,将大学作为开放众创中心,形成依托大学与社区互动的创新闭环。

嘉宾娄永琪报告分享
四、分主题报告
清华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沈璐
作为国际重要河口三角洲的核心区域,上海海岸带拥有独特的江海交互环境与广阔的滩涂湿地资源。然而,目前在上海“面朝大海,而不知海”的情况并不罕见。今年3月起,市规划资源局启动了“V”型海岸带生态空间方案国际征集工作。通过超级生态堤的规划建设,打造全球城市V滩外轮廓,打通中心城区面向海岸的畅口,让2400万市民更直接地感受到宽广浩瀚的海的魅力。

沈璐报告分享
上规公司规划四所关烨副所长
上海中城是衔接内外发展的关键之地和重塑空间格局的战略锚地,拥有优越的生态、交通、动力、人才和空间机遇。今年4月起,市规划资源局会同沿线7个区组织开展了中城地带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工作。过程中,设计团队、行业专家、市区部门共创共绘,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塑格局、赋功能、显特色、增价值”引领作用,整体谋划“上海中城地带”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中城IP”。

关烨报告分享
市规划院乡村分院院长陈琳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乡村地区蕴含丰富的江南水乡风貌基因。目前,沪派江南营造工作已经进行实施阶段。要坚持寻本溯源的“历史观”、尊重演替规律的“动态观”、培育万物生机的“生命观”,以更加尊重“生态+文化”的乡村空间营造理念,指导15个试点首发区实施方案,营造更具原真的底色底板。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重现江南圩田溇沼等传统农耕技艺,传承基底生境营造和乡土文化内涵,挖掘有机结合的乡村营造理念和技术方法。

陈琳报告分享
五、圆桌座谈
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到了八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在当前发展阶段城乡空间设计如何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开展讨论。孙乃飞结合复兴岛大型活动强调新经济新业态对于城市复兴的重要作用;戴晓波从产业链创新链的角度对城市发展进行展望;吕玫认为优秀的空间设计对于价值成长与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任力之探讨了高层建筑与垂直城市建设面临的设计挑战和思考;黄明莉强调了公共空间与生活的重要关系;GIORGIO CUI关注自然与文化在城市空间中的融合;金烨作为复兴岛大赛的参赛选手,分享了参赛的感想;张宁认为规划设计要对接实施,并介绍了德国的经验。

圆桌座谈现场
六、总结发言
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对参与本次活动的各方和长期以来投入和支持上海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设计师、专家、行业部门表示感谢,并分享了三点感受。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设计为人。当前的形势环境并不是设计自身的困境,有挑战更是机遇。只要回归“为人民服务”的原点,精准对接社会与未来的真实需求,就能穿越寒冬,迎来春天。二要穿越时空,阳光灿烂,春暖花开。设计愿景之光如旭日东升,赋能未来和心胸,给人希望、温暖和力量。要通过创新定位与运营激发空间价值,要以美学表达与人文关怀给人积极、友好的情感体验。三要全球视野、世界标准,追求卓越。需以革新姿态主动作为,要感知真实需求,专注核心价值,坚持高水平创作,用创新、卓越、集成的方式拿出好作品。今天成立的设计联盟平台,以及正在研究制定的城乡空间设计指导文件,将加强对设计的支撑。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让设计基因落地生根,点亮未来。
更多活动详情,敬请关注后续推送。
(供稿:详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