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6点半,福寿康智慧医疗养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的养老照护师刘淑娟已忙碌起来。王阿婆(化名)患有轻度认知障碍,刘淑娟娴熟地协助老人完成洗漱,细致更换纸尿裤。到了下午,刘淑娟还会拿起报纸,一边读新闻一边和老人聊聊天。 今年51岁的刘淑娟从事养老照护师已经快半年。2025年3月刚来上海时,刘淑娟还是个“护理小白”,只有初中学历的她,此前从未接触过养老护理领域。为寻求新的职业发展,她通过福寿康旗下A级培训机构尊护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培训,正式成为一名专业养老照护师,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刘淑娟的职业转型,恰与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同频。“十四五”时期,我国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紧跟市场动向发布72个新职业。2025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养老服务师”赫然在列。养老服务师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老年人失能照护、认知障碍照护、心理支持等。与传统家政服务、普通养老护工相比,对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

“认知障碍照护不是‘陪聊天、做家务’这么简单,得有真本事才能扛起来。”对于这份“新职业”,刘淑娟有自己的认识。她介绍,上岗前的培训内容既包括认知症基本知识、沟通护理技巧、居家安全管理等理论课程,也涵盖认知症精神行为症状应对、急救处理等实操训练。其中,“噎食急救”的培训让她至今印象深刻:“认知障碍老人很容易发生噎食,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到6分钟,必须熟练掌握催吐、海姆立克急救法。”刘淑娟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向记者演示操作方法。 这份“熟练”的背后,是来自培训机构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尊护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王娜介绍,学校依据集团独立研发的“认知障碍居家照护”专项培训课程标准,并引入国际先进照护理念。此外,依托自主研发的“福教授”线上教育平台,打造了岗前培训与岗中持续教育相结合的终身学习模式,确保学员的技能水平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 “十四五”期间,虹口积极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每年4万人次。2025年4月,针对认知障碍照护这一领域人才缺口而开设的虹口区定向培训首班结业。本次参加培训的25名学员均通过考核,就业率达100%。 即便已经上岗,刘淑娟也没停下学习的脚步。空闲时,她总会翻出培训时的笔记反复研读:“养老服务行业专业性强,老人的需求也在变,我们的技能也得不断更新。” 专项培训是上岗的敲门砖,“新职业”还为从业者带来了新机遇。让刘淑娟更有干劲的,是行业清晰的职业上升通道。尊护公司不仅开设认知症照护培训,还有专业助浴专项培训和养老护理员五级、四级、三级等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帮助从业者实现“技能提升+职业进阶”双突破。 薪资待遇与职业发展的双重保障,更让养老照护成为“有奔头”的新职业。王娜介绍,目前上海地区一线养老护理员平均月收入超9200元。已有优秀养老照护师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出色的服务表现,被提拔为站点带教老师。除基础工资外,她们还有住房补贴、工龄补贴、带教补贴等福利。 新职业开辟就业新赛道,让人们能够有更广阔、更多元的职业选择。眼下,越来越多像刘淑娟这样的从业者,正成为就业市场的新生力量。 新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十四五”以来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其中51个属于生活服务类,占53.7%,满足了养老护理、婴幼儿托育等民生领域紧缺人才培养需求和新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 在区人社局指导支持下,福寿康获得养老护理员、长期照护师、医疗护理员等从初级到高级的岗位培训资质,以及企业自主评价机构认定。区人社局联合福寿康打造的“虹口养老照护师”劳务品牌荣获2024年特色劳务品牌,累计解决了2.5万余名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 这些新标准不仅为新职业发展筑牢了坚实保障,更为劳动者清晰指引了职业发展路径,提供了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的明确依据,进一步推动新职业从业者提升专业能力。 “我已经规划好了,接下来还要继续‘深造’。”谈及未来,刘淑娟眼中满是期待。在她看来,“新职业”让自己实现了从“小白”到专业者的蜕变,也让她通过自己的付出,为老人带去温暖、为家庭减轻负担。而这正是养老服务师这份“新职业”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记者:季志平 图片:季志平、受访者 编辑:季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