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超六成糖尿病前期患者自己没感觉#
#糖尿病人群患带状疱疹风险更高#
相关话题上了热搜


糖尿病早期有什么症状?
为什么职场人发病率越来越高?
晚饭吃太晚、红肉吃太多、熬夜刷手机……
还有哪些坏习惯让糖尿病“找”上你?
快来看↓
糖尿病患者中70%是职场人
超六成糖尿病前期患者自己没感觉
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5.89亿成年糖尿病患者中,70%处于工作年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2.33亿,年轻化趋势明显。
从2005年到2023年,年龄标化患病率从7.53%上升至13.67%,40岁以下人群的患病率增长迅速,其中30-40岁人群血糖异常率比10年前涨了3倍,而超六成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自己却浑然不觉。

△2005年到2023年
年龄标化患病率
据2024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上海35岁以上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1.6%,即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会引起各种并发症,我国约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并发症,它如同潜伏的“杀手”,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质量。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覆盖心、脑、肾、眼、神经等关键部位。微血管病变中,糖尿病肾病是导致尿毒症的首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诱因,而大血管并发症也同样凶险。

此外,我国每年约有600万带状疱疹病例,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之一,患病风险增加26%。专家分析,糖尿病患者有代谢异常的现象,会导致微血管的病变,更容易发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再激活。
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
职场人这8大坏习惯易得病
那么,糖尿病早期身体会发出哪些“无声”的警报?
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如强介绍,糖尿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但仔细观察,就会有发现,比如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还有有些人会出现疲劳厌倦、视力下降、皮肤感染后易色素沉着等,还有吃饭时间延迟后会出现强烈饥饿感、心慌、出虚汗等。
如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很有可能你的血糖已出现问题,一定要做血糖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糖尿病跟不良生活习惯有极大的关联,职场生活中熬夜、吃外卖、久坐……这些行为看似和“糖”无关的,其实都可能悄悄让血糖“失控”。以下8个习惯让糖尿病不知不觉“找”上你↓
①晚饭吃太晚
研究发现,早上8点之前吃第一顿饭、晚上7点之前吃最后一餐,更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②红肉吃太多
每周摄入2份红肉的人群或比少吃红肉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且这一风险会随着红肉摄入量的增加而升高。
③经常喝甜饮料
喝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代糖)饮料或增加患糖尿病风险,且运动也无法完全抵消甜饮料造成的伤害。

④日常有饮酒习惯
有些啤酒的血糖指数非常高,甚至比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白糖还高。《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明确表示,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
⑤睡前玩手机
夜间光线(包括手机光)除了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早醒,还会影响血糖代谢,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⑥经常性睡眠不足
晚睡晚起的人出现体重指数增加、肚子较大等代谢综合征表现的风险增高。与早睡者相比,熬夜人群患2型糖尿病风险高出50%。

⑦长期缺乏运动
很多疾病都和“懒”有关,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发生,进而引发糖尿病。
⑧长时间久坐
与每天久坐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人相比,每天久坐时间超过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等12种慢性病的风险增加26.7%。

管住嘴、迈开腿
助你远离糖尿病
管住嘴
✓应按需摄入主食(每餐50克左右),粗细主食搭配食用;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例分别为45%-60%、20%-30%、15%-20%;
✓可调整进餐顺序,在一餐的最后吃主食;
✓每餐都要有新鲜蔬菜,每日摄入500克左右;
✓荤菜可主要选择鱼禽,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食品;

✓两餐之间可选择低升糖指数水果,或吃黄瓜、番茄代替水果;
✓科学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尽量不饮酒,如需饮酒应将饮酒量控制在25克酒精/天以内(约相当于中瓶啤酒1瓶、50度白酒1两、葡萄酒3两);但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应当戒酒;
✓限盐,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5克以内。
迈开腿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规律运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质、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运动建议遵循“1、3、5”原则,即饭后1小时、每次30分钟、每周至少5天;
✓建议每周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搭配进行;
✓还可适当增加碎片化运动,饭后半小时活动,结合日常活动增加运动量,如步行、爬楼。

申工社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央广网、人民网科普、健康上海12320等
本期编辑:茅轶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