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文联 > 文章详情

艺苑撷英,不负韶华——我的评弹之路与未来|讲述

转自:上海文联 2025-11-16 12:37:28

日前,中国曲艺家协会“艺苑撷英——2025年全国优秀青年曲艺人才展演”入选结果公布,朱琳(上海市曲艺家协会推荐)入选。该项目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主办。以下是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理事、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一级演员朱琳关于从艺经历与创作心得的讲述——

艺苑撷英,不负韶华

——我的评弹之路与未来

朱琳

当得知自己入选“艺苑撷英——2025年全国优秀青年曲艺人才展演”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感恩与些许的惶恐。激动的是,这份荣誉是对我二十多年来在评弹艺术道路上深耕不辍的最大肯定;感恩的是,一路走来,恩师的教诲、领导的提携、观众的厚爱、剧团的培养,每一份支持都让我倍感温暖;而惶恐,则源于这份荣誉所承载的沉甸甸的责任。这不仅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一次向全国观众汇报学习成果、与各地优秀同行交流切磋的宝贵机会。能够站在这里,我感到无上光荣,也深知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激励着我未来要走得更稳、更远。

2025年“艺苑撷英”浙江台州展演现场

回首与评弹结缘的最初,其实是一段充满意外的童年往事。我并非出身于艺术世家,小时候的我,只是一个在弄堂里听着邻里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唱儿歌长大的普通女孩,初中也是田径队的运动员,真正的契机,是中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音乐老师帮我报名参加了上海戏曲学校的招生考试。在那个懵懂的年纪,我对评弹的认知还停留在好听的层面,但当我第一次看到上海评弹团的老师们在舞台上手持三弦、怀抱琵琶,指尖流转出婉转悠扬的旋律,口中唱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时,我彻底被这门艺术的魅力所折服。那种一人多角”“一桌二椅便能演绎大千世界的神奇,深深地吸引了我。就这样,凭着一股纯粹的喜爱,我在1997年考入了上海戏曲学校曲艺班学习评弹专业,从此踏上了这条弦索叮咚的艺术之路。

1997年至今,二十多个春秋倏忽而过。回望这段岁月,无数画面在脑海中交织,清晰如昨。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校期间的基本功训练,每天吊嗓子,对着墙壁练习发音;抱着沉重的琵琶,一遍又一遍地弹着枯燥的音阶,直到指尖磨出血泡,结成厚茧。那段日子很苦,但正是这份严苛的训练,为我的演唱和弹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有一次,是我第一次登台表演长篇弹词《神弹子》,台下坐满了资深的老听客。当我唱到一段高难度的琴调时,因紧张而出了差错,当时的羞愧与无助至今仍能感受到。演出结束后,我的恩师张振华、庄凤珠两位先生没有责备我,而是耐心地帮我分析问题,鼓励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把每一次登台都当作一次历练。正是这些经历,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舞台上保持从容与自信,也为我今天能够站在艺苑撷英的舞台上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

《千里江山图》剧照

在技艺传承上,我有幸能拜在张振华、庄凤珠两位先生门下,学习他们的《神弹子》。张先生的小书大说,高亢激越,庄先生的表演出神入化、委婉细腻,他们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却都登峰造极。我的心得是,学习先生绝不能满足于依样画葫芦的模仿,就像学习琴调这个流派,首先要钻进去,深入理解流派创始人的生平、性格以及该流派形成的时代背景,才能把握其唱腔的精髓和情感内核。比如学琴调,就要体会其表现英雄人物时的豪情壮志;学杨俞调,则要揣摩其刻画女性内心时的婉约与深情。在钻进去的基础上,更要走出来,结合自身的嗓音条件和理解,进行适度的融合与再创造,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这是一个从的过程,是对传统的尊重,更是对艺术的负责。

此次艺苑撷英强调德才兼备,我对此深有感触。在我看来,是曲艺演员的立身之本,是精湛的演唱、弹奏技巧和塑造人物的能力;而则是演员的艺术灵魂,是艺德、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总和。一个演员如果没有,便无法将艺术之美呈现给观众;但如果没有,即便技艺再高超,也难以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尊重。我始终践行着德艺双馨的准则:对艺术,保持敬畏之心,精益求精;对观众,心怀感恩之情,用心演出;对恩师,永远谦逊恭敬,铭记教诲;对同行,秉持团结友善,互相学习。我相信,一个人的艺术高度,最终是由其人格高度所决定的。

近年来,我也有过一些跨界的尝试,比如参演影视剧。这段经历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充电。评弹表演更注重写意和程式化,讲究说书人的身份;而影视表演则要求更生活化、更细腻的内心体验。通过参与影视剧的拍摄,我学会了如何更深入地走进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如何用更丰富的眼神和肢体语言去表达情感。这些经验反过来也滋养了我的评弹表演,让我在塑造《神弹子》中的角色时,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情感表达更加饱满。

作为一名评弹演员,我深感荣幸的另一件事,是能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港澳台地区,将这门古老的东方艺术带向世界舞台。每一次在海外演出,看到不同肤色的观众被评弹的旋律和故事所吸引,报以热烈的掌声,我都为自己是一名评弹人而自豪。在艺苑撷英这个全国性的平台上,我希望不仅仅是展示自己,更希望能成为一个推介员。我会通过我的表演,努力展现评弹艺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面貌,让更多年轻观众和不了解评弹的朋友,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我希望能借此机会,与其他曲种的艺术家交流,共同探讨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发展之道。

2024年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西湖赛区)比赛现场

中国曲协希望通过艺苑撷英让青年人才激发使命感、强化成就感。对我而言,这份使命感和成就感,将转化为未来具体的行动。继续传承好两位先生的长篇,与此同时,在创新上向上海曲协主席吴新伯老师多学习,多探讨,自己能参与一些开篇,短篇的创作,我也很愿意能将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和心得体会,分享给更多从事评弹艺术的年轻人,尽我所能,为评弹艺术的薪火相传贡献一份力量。

艺苑撷英,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前路漫漫,唯有不懈求索。我将怀揣着这份荣誉与责任,继续在评弹艺术的道路上,弦歌不辍,砥砺前行。

文编 | 王虹
美编 | 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