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青春上海 > 文章详情

胃镜报告上的“萎缩”和“肠化”,是得癌的前兆吗?

转自:青春上海 2025-11-15 22:12:09

体检刚结束

胃镜报告上那句

“胃黏膜轻度萎缩伴肠化”

成了唯一的不和谐音

你忐忑地打开搜索引擎

“癌前状态”几个字重重敲在心上

——难道,这是胃癌的前奏?

请先深呼吸
这个诊断需要重视
但不必过度恐慌
 绝大多数“萎缩伴肠化”的结局并非胃癌
它更像身体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
是时候好好关心你的胃了

“肠化”是胃里长“肠子”吗?

我们先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一下

什么是“肠化”

在慢性胃炎(尤其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长期侵扰下,胃黏膜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固有的胃腺体逐渐减少,即“萎缩”;同时黏膜层会变薄。

更奇特的是,原本应该生长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地方,却冒出了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细胞——这个过程,就叫做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

想象一下

你的胃原本是一片肥沃的良田

专门用来种植水稻(胃功能细胞)

水土流失—萎缩

由于老鼠和害虫(如幽门螺杆菌)的长期破坏,土地变得贫瘠,水稻产量下降。

杂草入侵—肠化

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一些适应了这种恶劣环境的杂草(肠道细胞)开始在水稻田里生长起来,它们不产稻谷,改变了田地的本质。

此外,肠化也分类型

分为风险较低的完全性肠化

和风险较高的不完全性肠化

如果病理报告上没有特别注明

通常默认为完全性肠化

谁是破坏胃环境的“幕后黑手”?

头号公敌:幽门螺杆菌

在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30%-50%。它是导致慢性胃炎、萎缩和肠化最首要、最明确的原因

化学攻击: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里的胆汁和胰液反流到胃里,会像“化学试剂”一样腐蚀胃黏膜的保护层。

生活方式“刺客”

长期高盐、腌制、熏烤饮食,吸烟,酗酒,以及某些药物(如止痛药),都会持续刺激和损伤胃黏膜。

其他因素

  • 胃黏膜会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因此萎缩和肠化在老年人中更常见;

  • 少数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问题,身体产生攻击自身胃壁细胞的抗体,导致萎缩;

  •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其胃黏膜可能对环境中的伤害因素更为敏感。

从“肠化”到“胃癌”有多远?

医学研究已经描绘出了

从正常胃黏膜到胃癌的

“缓慢演变路径”

健康胃黏膜 → 浅表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异型增生 → 胃癌

其中有几个关键词

需要注意

漫长

从“肠化胃癌”的过程通常以年甚至十年为单位,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去干预。

小概率

诊断为肠化后,年癌变率非常低。例如,一项荷兰研究显示,确诊肠化后5年内,胃癌的年发生率仅为0.25%。在确诊后的10年内,累计癌变率也仅在1.8%左右。

可阻断

尤其在异型增生之前,完全可以通过积极干预,将病情稳定在当前阶段,甚至部分逆转

如何守护你的胃?

既然收到了胃发来的信号
我们就要采取行动
请谨记“护胃四部曲”

01
精准除“菌”,釜底抽薪

如果检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标准的“四联疗法”根除治疗。这是目前阻止病变进展最有效、最明确的措施。治疗后需复查确认是否成功。

02
生活“养”胃,固本培元

  • 管住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腌制、高盐、熏烤及辛辣刺激食物。

  • 改习惯:戒烟限酒,规律三餐,避免暴饮暴食。

  • 好心情:长期精神压力也是胃黏膜的杀手,学会放松同样重要。

03
定期胃镜,动态监测

对于“轻度萎缩伴肠化”,医生通常建议2-3年复查一次胃镜。如果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如家族史、重度萎缩等),请严格遵循消化科医生的个性化建议。

04
药物辅助,促进修复

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一些保护胃黏膜、促进修复的药物。

在“胃黏膜轻度萎缩伴肠化”方面
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问题?
评论区留言互动
我们将就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
邀请专家进行解答

另外,在知识手账栏目下
互动度累积较高的小伙伴
将有极大概率获得
参加相关科普活动的机会哦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5DZ2304600)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文末【】【】,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研究员 郜娉婷

特别鸣谢:上海市科技团工委

制图:吴佳斐

见习编辑:孟祥莉

校审:姚佳森、梁文静

终审:沈蔚

点亮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