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三农 > 文章详情

秸秆变废为宝,上海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场会暨技术观摩培训会举行

转自:上海三农 2025-11-14 19:20:05

11月13日,上海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暨技术观摩培训会在金山区举行。活动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与技术培训,进一步推动本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走深走实,提升秸秆机械化还田以及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水平,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各区及市属单位秸秆综合利用条线管理、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组织以及离田利用企业代表90余人参加活动。

在金山区太平村的稻田里,与会人员观摩学习了水稻秸秆标准化还田和离田作业的全流程。各种型号的灭茬旋耕机、深翻机依次下田,展示了不同田块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多样化作业方式。在离田收集作业现场,搂草机、打捆机、夹包机轮番作业,散落在田间的水稻秸秆经搂堆、压实、打捆,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个大小均匀的“瑞士卷”。安装在作业农机上的定位和图像采集装置,实时监测离田作业轨迹、打捆作业面积和数量等数据,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监管效率。

金山区作为2025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依托时科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打造区域化“秸—炭—肥”循环利用模式。与会人员前往时科生物,实地参观了秸秆生物炭基肥生产线,观摩各车间秸秆碳化、制肥全流程,深入了解“秸—炭—肥”循环利用模式的具体实践与成效。

培训会上,金山区介绍了该区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做法和经验,并结合现场观摩地块数据,展示了秸秆离田利用信息化监管系统功能与应用情况;相关单位以“有机废弃物炭基肥料化产业技术研究及应用”为主题,讲解了“秸—炭—肥”循环利用模式;并就涉农补贴资金管理平台秸秆综合利用子系统实际操作开展了专题培训。

会议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做好本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一是强化科技支撑,依托科研推广部门和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研发秸秆高值化利用新模式、新装备,同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技术观摩等形式,进一步规范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流程,确保还田作业质量;二是各区要因地制宜,在建立并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的同时,着力培育打造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区域化、规模化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依托技术创新,拓宽利用渠道,从源头上提高秸秆离田利用水平;三是要规范开展秸秆产量和收集量的测定工作,严格按照涉农补贴资金管理平台操作流程组织统计申报,加强审核把关,确保申报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近年来,上海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部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部署要求,坚持政策引导、科技驱动、典型带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政策体系持续完善,2024年,上海出台了第五轮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秸秆综合利用补贴资金支持力度逐年加大,鼓励秸秆跨区间收集等措施,有效激发了农户和市场主体活力;综合利用效率再创新高,“十四五”以来,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离田利用比例稳步提升,时科生物、联中食用菌、白山羊集团、浦发环保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典型模式不断涌现,比如崇明区打造了“秸—饲—肥”循环利用模式,推动秸秆与白山羊产业深度融合,金山区亭林镇构建了“政府推动+第三方服务+村居+农户”的农林废弃物收储运体系,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技术水平稳步提升,总结形成了鲜食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持续推动《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技术规程》《水稻秸秆裹包黄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落地实施,通过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和专题研究探索秸秆碳化原位还田、秸秆培制育秧基质等利用途径,推动秸秆从“废”到“宝”的转变。

本次活动由市农业农村委科学技术处指导,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办,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金山区农业科教信息中心、金山区农机管理站承办,时科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协办。

文:张孜怡

摄:杜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