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规划资源 > 文章详情

【品筑沪荟】圆满收官 | “集成创新 都市营造”2025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交流研讨会

转自:上海规划资源 2025-11-07 21:03:08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与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基础设施高品质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四年来,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坚持总规统领,资源统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品筑沪荟”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推动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人文环境深度融合。今日,第三届“集成创新 都市营造”基础设施设计竞赛已圆满落幕。

11月7日上午,2025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交流研讨会在复兴岛船台公园A馆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市规划行业协会、勘察设计协会和建筑学会联合主办,同步线上直播。市区两级规划资源部门、参与本届设计竞赛的建设单位、获奖单位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现场参会。

现场照片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王训国出席会议并会同久事、城投、申通、东方枢纽、国网上海电力等单位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共同见证上海基础设施设计领域的创新成果,探讨未来城市基建发展方向。

颁奖合照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上海市规划行业协会秘书长葛岩首先致辞,详细介绍“品筑沪荟”工作推进情况,强调本次竞赛对提升上海基础设施设计品质、推动城市功能优化的重要意义。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敏、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秀志、杨浦区规划资源局副局长杨扬分别发言,从行业协会、主办单位、指导单位的不同视角,分享了对上海基础设施设计发展的思考与期待。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牛斌结合公司组织参赛并多次获奖的经历交流心得,传递“以创新设计服务城市发展”的理念。

上海市规划行业协会秘书长葛岩致辞 

©上海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敏发言

©上海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总工王秀志发言

©上海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杨浦区规划资源局副局长杨扬发言

©上海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总经理、总建筑师牛斌发言

©上海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届竞赛精选24个竞赛项目,共吸引近4500名设计师(设计团队)报名,是去年报名总数的1.5倍,共收到参赛作品640件,经评审共有120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2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74个。活动现场4个获奖单位代表就作品的设计理念、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做了精彩分享。

嘉定区黄渡消防站地处公园林地与滨水景观之间,以“驿”为设计核心,突破传统消防站单一功能定位,构建起连接自然、人群、活动与心灵的复合型空间。

效果图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设计充分顺应场地1.3米地形高差,通过1.2米错层处理,在满足消防车出车规范的同时,实现建筑体量削减与退台设计,自然衔接公园景观并拓展屋顶活动空间。功能布局以高效出警为前提,首层设消防车库衔接城市道路,二层为备勤区,配套学习、休闲空间及多层次屋顶花园,兼顾消防战士工作需求与生活品质。

此外,设计利用车库夹层设置了与消防区域完全独立的公共流线,市民可在此进行安全教育、参观展览,在不干扰执勤的前提下,零距离感受消防文化。建筑以理性的柱网和立面模块,结合浅色金属混凝土与绿植,尽显轻盈素雅的现代风格,为城市基础设施设计提供了“功能+生态+人文”协同发展的新范式。

通过一场名为“家的共享半径”的精细化改造,轨道交通10号线邮电新村站2号口及周边区域景观设计焕新亮相。本项目以开创性的“轨交—公园—社区”三元融合模式,成功将一个普通的交通节点,转型为集便捷通勤、社区交往与自然体验于一体的高品质城市生活客厅。

效果图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设计通过优化动线、整合商业与公交,实现了从地铁到家的无缝衔接与愉悦漫步。亮点在于大胆软化防汛墙边界,通过抬升滨河道与曲线步道,构建了一条独立、舒适的亲水慢行环线,将生态自然巧妙引入城市日常。同时,退让道路交叉口形成的街角公园与社区内的共享庭院,不仅疏解了人流,更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社交据点。

此举不仅是空间品质的升级,更是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生动实践,它重新定义了现代都市生活,让归家之路成为一段穿梭于自然、商业与温情之间的美好体验,为上海的超大城市有机更新提供了又一标杆范例。

本方案“云桅桥”以“连接”为核心,巧妙回应徐汇滨江工业记忆与现代繁华的交融。设计最大亮点在于将结构、功能与文脉意境高度统一:桥体以纯白桅杆与拉索构成“塔帆”意象,既呼应场地遗留的工业塔吊,又象征江帆远影,轻盈跨越瑞宁路,串联西岸金融城与滨江景观带。

效果图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为保护原有绿地与树木,桥体采用折线布局,以三组创新张拉结构最小化落地,轻盈穿行于林梢。桥面分为两支,分别导向标志性塔吊与现有连廊,流线清晰结合无障碍设施,并嵌入历史地刻,将通行体验升华为一段穿梭于自然、历史与城市活力之间的沉浸旅程。

云桅桥不仅是一座人行桥,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编织城市生机的动态地标,以极简而诗意的姿态,融入滨江的日常韵律与四季光影。

整体方案以“时空智岛·无界复兴”为核心主题,复兴岛城市家具系统深度践行“锈”变“秀”理念——让工业锈色承载历史记忆,以智能创新焕发时代光彩,整合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艺术、城市照明及安全防护五大系统,构建高度定制化的空间解决方案。

效果图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方案依托五大核心策略精准落地:场域溯源锚定岛屿时空印记,将工业遗产元素融入设计肌理;量子创新赋能智能融合,通过智慧路灯、C-HUB设备舱等集成光伏、通讯、环境监测功能;艺术创意升级公共体验,以专属纹样、光影互动增添空间趣味;人民生活坚守功能温度,覆盖无线充电、宠物饮水、语音播报等便民设施,关照全龄群体;风貌共融实现城景共生,以“锈色记忆+量子蓝”色彩体系呼应城市肌理。

从标识系统到休闲服务,从安全防护到智能照明,全品类家具以镀锌钢、氟碳漆等优质材料打造,融入复兴岛专属纹样与色彩。这里的每一处设施,都是兼具颜值、智慧与温度的“智慧城市微单元”,让低碳出行更便捷,公共空间更具吸引力,诠释着“有温度的创新建设”的真正内涵。

分享后,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张俊杰对作品进行点评,对本届竞赛作品在“技术创新、人文关怀、场景适配”方面的突破表示充分肯定,这将为全国超大城市基建升级提供参考。

张俊杰专家现场点评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最后,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王训国做会议总结,充分肯定本次竞赛的成果价值,指出竞赛不仅集中展现了上海基础设施设计领域的创新实力,更搭建了行业交流、理念碰撞的重要平台。未来,上海将以本次竞赛为契机,持续深化基础设施设计创新实践,推动基建项目与城市功能、人文生态、市民需求深度融合,为建设更具品质、更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新动能。

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王训国总结讲话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石,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运行效率提升与市民生活福祉改善。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将继续以“品筑沪荟”为核心抓手,通过举办竞赛、搭建平台等方式汇聚全球智慧、激发行业活力,推动上海基础设施建设向更高质量、更具温度、更富魅力的方向迈进,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路径提供高质量发展的“上海样板”。

(供稿:市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