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8名来自泰国、土库曼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的上海大学留学生,走进徐行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沉浸式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行草编的独特魅力,在编织中开启跨文化的非遗对话。

刚踏入徐行草编展示厅,留学生们便被陈列的草编作品吸引。从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草编提包、拖鞋,到生动的人物摆件、景观模型,一根根看似普通的黄草,幻化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土库曼斯坦留学生Nurana Tashliyeva对草编拖鞋格外感兴趣,反复端详着编织手法:“太神奇了,没想到草茎能编织出这么精美的物件,在我的家乡也有类似的传统编织技艺,这让我感受到一种奇妙的文化链接。”
在草编体验环节,徐行草编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姣耐心讲解了草编的历史渊源、选材技巧,并手把手指导留学生们学习挑、压、绕、编等基础手法。

起初,柔韧的黄草在留学生手中略显“不听话”,编出的纹路参差不齐,但大家毫不气馁,认真模仿老师的动作,相互交流技巧。随着指尖逐渐熟练,原本松散的草茎慢慢成型,一个个造型别致的草编花瓶雏形出炉。

“虽然过程有点难,但当看到自己亲手编织的花瓶逐渐完成时,特别有成就感!”泰国留学生kankanid Pilunowad举起手中的作品,脸上洋溢着喜悦。
“每年都会有很多大学生来到草编工作室,与我们合作完成作品。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感受徐行草编的魅力。”陈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