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从一碗鱼汤面到一条产业带,沿沪宁早茶与普陀发展同频共振

转自:上海普陀 2025-10-26 11:46:10

清晨7点,位于普陀区鸿寿坊的“永春园”门前已飘起蒸笼的热气。三丁包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吸引着上班族和周边居民陆续进店。而在不远处的五芳斋大厦,“品禾荟·泰州早茶”内同样人头攒动,几位老顾客正围着服务员询问今天的鱼汤面是否还有供应。

“这汤真是用鱼熬出来的,能喝出家乡的味道。”一位老家在江苏的顾客表示,自开业以来,自己隔三岔五便会来这里吃早茶,菜单上的面类和包子几乎点了个遍,“我住的周围只有这一家泰州早茶,所以对这里特别感兴趣。”“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吃早饭,吃完再去上班。”在附近工作的一位“老食客”对包子情有独钟,“这里的包子吃起来感觉不一样,就像自己家过年过节做的那种发面,很有嚼劲。”

上海品禾荟有限公司总监霍祥渊介绍,泰州早茶的精髓在于“早上慢生活”,不仅要品尝美食,还要喝一点茶,感受那份悠闲,“店里最受欢迎的要数鱼汤面、烫干丝和肴肉,这是泰州早餐的‘标配’,而当前季节的主打的是蟹黄包。”

“我们的包子、早茶都是请泰州当地‘老法师’教的。”霍祥渊强调,为了确保食材地道,所有的原料都每天从泰州本地直接运输。他特别分享了鱼汤面的制作秘诀,“我们选用整条2两左右的小鲫鱼,每天凌晨4点开始熬鱼汤。多少斤鱼、放多少水、熬多长时间,都有严格比例,这样汤的口味才能到位。”店里每天要用掉20斤到25斤鱼,而且“卖掉了就没有了,如果里面掺了水,稀释了之后,就不好吃了。”

霍祥渊表示,到泰州吃早茶的人越来越多,基于这个考虑,他们决定把正宗的泰州早茶带到上海,方便上海市民品尝。而进入上海的首家旗舰店落户普陀,选址在五芳斋大厦,看中的则是普陀区在长三角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开业后的经营状况也验证了他们的判断,“目前生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开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回头率超过67%。”

与此同时,“永春园”将扬州早茶文化引入上海。该品牌不仅推出三丁包、蟹黄大汤包、虾籽阳春面等经典淮扬特色菜品,并且精心还原了扬州早茶的雅趣氛围。据悉,该店每日限量供应三丁包,其馅料精选鸡丁、肉丁与笋丁,采用传统非遗工艺制作,现场制作,完美保留了扬州早茶的原汁原味。

两家早茶店在普陀的火爆,可以说是普陀区与沿沪宁城市文旅协同发展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普陀区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与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8个城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区文旅局通过交流互访、资源互推、活动共办等多种形式,持续加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文旅联动。

在“艺起TOP周周有戏”系列演出、“啡尝苏州河”咖啡文化节、上海旅游节“水岸乐游周”、全民电竞嘉年华等活动中,沿沪宁城市的非遗项目和商家纷纷亮相,共同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以上海西站为枢纽的“沿着沪宁去旅行”高铁动车组旅游产品已经面向市场上线销售,着力打造以普陀为起点和目的地的旅游线路,进一步激活沿线文旅消费。

今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和普陀区共同牵头,联合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共同发布了《沿沪宁休闲产业合作发展倡议》。在新时代,休闲文旅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正如在华东师范大学休闲文旅产业研究院成立大会上所指出的,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文旅资源丰富,应在传统地标基础上积极开发新型文旅资源,建设以上海为核心的“首站旅游目的地”,重点辐射长三角。

从两家早茶店的火爆,到一条产业带的联动,不仅串联起沪宁沿线城市的文旅资源,也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不竭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早茶不再只是一餐饭,更成为城市交往与文化互鉴的生动载体,让市民在品尝地道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长三角协同发展的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