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超千场活动,陈龙担任大使,“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在闵行开幕

转自:今日闵行 2025-10-18 18:36:18

1018日,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启动仪式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举办。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钟燕群,“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活动发起人、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左焕琛,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绍明,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姜道荣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浩,市生态环境局一级巡视员柏国强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副局长阮仁良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倪前龙,闵行区副区长谭瑞琮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小明等出席活动。

“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作为国内首个以自然保护为主题的大型科普教育公益活动,自2015年创办以来,广泛吸引全球顶尖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已逐步发展成为展示城市绿色发展成果、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也是围绕生态文明对话交流的国际平台。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活动启动

据悉,本届自然保护周以“科技”为主线打造超千场特色活动。“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全球专家分享自然保护前沿科技与经验,围绕“绿色技术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宜居城市建设”展开研讨;“环保科普活动”“生态践行活动”依托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动植物园等场所,提供沉浸式体验与自然探索机会;“青少年主题活动”“科普场馆主题活动”通过“鸟类识别”“自然笔记”“生态调查”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在科学实践中感知自然、记录自然

与此同时,“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手机随手拍大赛”结合AI技术,以科普创作、City Walk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生态之美触手可及;“主题摄影展”“主题科普影视展映”则以影像艺术点亮科学之美,探索科学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此外,组委会还联合中国移动、蚂蚁森林、航空公司等推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展”“自然主题航班”等特色宣传活动,让绿色理念融入城市肌理、凝聚发展共识。

启动仪式上,《鼓动未来》由鲸鱼人形机器人与知名鼓乐表演团队联袂呈现融合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生动诠释“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创新绘就绿色未来”的主题。裸眼3D技术则让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吉祥物、江豚“申申”跃然眼前,在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中,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科技正为自然保护注入全新动力“在过去,我们要摸清城市生物家底,主要靠科研人员实地观察记录。如今,多元遥感、人工智能识别和环境DNA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已深度融入到我们全市的调查观测实践中。”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谭娟举例道,如通过AI可以识别出鸟类形态,一瓶水或一桶土隐藏的生物信息也能被环境DNA技术“解码”,“我们因此首次精准绘制出长江江豚在长江口水域的活动热力分布图,为物种保护提供了科学导航。”

“苏州河的蝶变”成为另一焦点,“这是一条用30年,完成从生态ICU到网红打卡点逆袭的河流。2025年“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张晓栋介绍了其治理关键:源头依托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人工肾”截污;借助河道传感器网络、AI摄像头及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科技监测与风险预判;469名快递员担任“民间河长”参与守护,并采纳市民建议形成“生态民主”,生动诠释“人民城市”理念,成为科技护航美丽河湖建设的典范。

为让市民亲身体验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成果,活动现场发布5City Walk自然科普路线和11条生态研学路线,鼓励市民在AI加持下探索科普新玩法。其中,闵行推荐路线串联起闵行文化公园、闵行体育公园、莘庄梅园、梅陇生态公园、春申公园及锦梅园。漫步于此,一条绵延的生态绿链跃然眼前,让市民在都市中尽享“半城诗意”的生态宜居之美。

City Walk自然科普路线及生态研学路线启动

“每一个平凡的日常行动都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青少年学生可以拿起手中的画笔来记录自然,上班族们可以选择公共交通或者骑行践行节能环保银发族们可以带动邻里参与垃圾分类,全家人可以在周末来一场City Walk……”本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传播大使、著名演员陈龙通过视频发起“绿色未来行动倡议”

本届自然保护周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动员更多人投身绿水青山守护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此前线上蓄能活动已吸引超千万市民参与,展现出全民投身生态保护的热情。生态城市绿色光谱的点亮象征上海将以科技为引擎,持续推动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共同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生态城市绿色蓄能启动

记者:宿铭珊
视频:符强
部分供稿:区科委科协

初审:赵若楠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