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嘉定 > 文章详情

锂电池技术取得关键突破!5年后的生活,或将有这些大变化↓

转自:上海嘉定 2025-10-18 17:45:25

近期,中国科学院团队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这一成果被业内视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这项技术究竟有何价值?何时能真正惠及日常用车生活?作为国际汽车城的嘉定,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带着这些疑问,小嘉专访了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汽检)汽车整车与零部件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新能源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谢先宇博士,从技术原理、落地进度、民生影响及产业价值等方面,为大家进行专业且通俗的解读。

谈及此次技术突破的核心,谢先宇首先解释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与当前主流液态锂电池的本质区别。固态锂金属电池以纯金属锂为负极,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质,这一改变带来了三大关键优势一是高安全性,固态电解质燃点更高,能大幅提升电池热稳定性,降低热失控风险,从根源上减少起火隐患。二是高能量密度,固态电解质可匹配高压电极材料和金属锂负极,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为长续航奠定基础。三是高充电速率,可实现5C-10C充电,即5-8分钟内实现电量从10%到80%。

此次中国科学院团队攻克的电解质和锂电极界面接触难题,是全固态电池迈向实用化的关键一步。“此次研究提出的动态自适应界面技术,联合宽压力耐受低体积效应金属锂负极技术,实现了零外压下全固态金属锂软包电池的稳定循环。”谢先宇解释,这相当于为电池构建了动态贴合的界面,既能始终保持紧密接触,又不影响离子传输,还通过加入碘离子实现缝隙自动填充,赋予电池自适应修复能力,为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扫清了重要障碍。

当被问及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时间线时,谢先宇坦言,目前我国固态电池仍处于商业化落地前期阶段,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突破界面优化、加工工艺、成本控制等多重工程与技术难题,“行业普遍认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时间窗口将在2027到2030年。”

不过,对于嘉定市民而言,或许无需等到这一“窗口期” 的末期,就能率先体验到相关技术成果。作为国际汽车城,嘉定及安亭镇在汽车产业布局上早已具备先发优势。谢先宇透露,以上汽集团为例,其积极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目前部分半固态电池产品已实现装车应用。

与此同时,上海汽检也已建立较完善的固态电池测试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相关技术的研发、产品检测提供基础支撑。“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再到检测认证,嘉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配套链条。”谢先宇认为,未来全固态电池量产时,嘉定极有可能成为首批落地区域之一,本地市民或将比其他地区更早体验到搭载该技术的新能源汽车。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技术落地后能带来哪些实际好处”,谢先宇也给出明确答案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应用,将针对性解决当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里程担忧、充电焦虑与安全隐患三大核心痛点。

在续航方面,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有望突破1500公里。这将远超当前主流车型500-700公里的续航水平,且固态电池对环境温度适应性更强,当前液态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续航衰减明显,部分车型冬天开空调后续航甚至会减少30%-50%,而固态电池受温度影响更小,续航衰减幅度将显著降低,对北方地区用户及冬季用车需求较高的市民是重大利好。

在充电效率方面,固态电池的技术特性为快速补能提供了可能,几分钟充满电将不再是空想。未来有望实现8C-10C快充,即5-8分钟内能将电池充至80%以上,大幅缩短充电等待时间,接近燃油车加油的便利性。

在安全性方面,无液态电解质的设计大幅降低了电池起火风险,叠加热稳定性的提升,让消费者用车更安心,无论是日常行驶还是停车存放,减少安全顾虑。

从产业视角来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突破,不仅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升级,更将为汽车“新四化”发展注入新动能。谢先宇分析,在汽车“新四化”中,电动化是基础,而固态电池技术的成熟将进一步巩固电动化的核心地位。更长的续航、更安全的性能,能为智能化与网联化提供稳定的能源支撑,例如减少自动驾驶过程中因续航不足导致的功能受限;同时也为共享汽车高频次使用、快速补能的需求提供保障,从而推动“新四化”协同发展。

对于安亭镇乃至整个嘉定的汽车产业而言,这一技术突破更是激活本地产业动能的重要契机。他指出,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落地,将带动本地主机厂、电池生产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以及研发、检测等服务型企业的发展,不仅能推动相关企业提升技术能力、扩大生产规模,还可能催生新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强化嘉定作为国际汽车城的产业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应用场景并非仅限于新能源汽车。谢先宇介绍,作为高性能储能装置,该技术还可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充电宝、家用储能设备等日常消费品,以及储能电站、无人机、电动船等领域,未来有望深度融入市民生活的多个方面。

“展望5年后的嘉定,我期待能看到更多与全固态电池相关的应用场景落地。”谢先宇举例说,“或许届时市民早上出门,只需5分钟就能为汽车充满电,往返市区通勤无需担心补能问题;家用储能设备可在停电时快速供电,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无人机能凭借更长的续航,在物流配送、城市巡检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电动自行车续航可从30-50公里提升至100公里以上;手掌大小的充电宝能给手机充电5-6次,让日常出行与生活更便捷。”

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再到民生应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正一步步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场景。而嘉定,凭借其深厚的汽车产业底蕴与完善的配套体系,无疑将在这一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本地市民而言,一场关乎出行方式的变革,或许已离我们不远。

通讯员:刘一剑、费凯澜
编辑:倪丹丹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