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三农 > 文章详情

讲好示范村故事丨金山太平村:“三产融合”激活乡村基因,跑出振兴“加速度”

转自:上海三农 2025-10-13 18:59:53

在金山区吕巷镇中部,一座因千年古刹得名的村落正焕发蓬勃生机。

“和美生活、健康太平”,太平村紧扣“产业兴旺”核心要义,通过设施农业升级、品牌矩阵构建、农旅融合创新等举措,走出一条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科技赋能传统农业 

设施升级筑牢产业根基

每到蟠桃成熟的季节,位于太平村的宿田农庄内便会弥漫着蟠桃的香气。近年来果园里开展宜机化、速排水、耕地力等蟠桃高标准生产的硬件提升改造,并引进滴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数据传感器等,大幅降低劳动力使用强度,经过改造后的老果园散发着新的生命力,“这里的蟠桃亩产值达6万元,是全镇种植蟠桃亩均收益最高的基地之一。”太平村党总支书记褚惠荣颇为自豪地说,基地还参与“皇母蟠桃1349”精品品牌打造,挑选单个重量在225g、糖度15以上的大果蟠桃统一包装,满足中高端市场的消费需求。

在绿田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红心火龙果即将成熟上市,枝条上挂满了红彤彤的火龙果,煞是可爱。基地种植火龙果70多亩,除了常见的红皮红肉,还引进黄皮白肉、双色火龙果等多个品种。每年的火龙果花开季节,有大批市民消费者前来观赏夜间开放的火龙果花,此外,基地创新地让“牛粪与玫瑰”携手,探索种植可食用玫瑰花,并以“牛粪 + 玫瑰”的生态模式,让农业废弃物变身为有机肥料。

同样位于太平村的上海根林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一片绿意盎然,经过改建的连栋温室里,青菜、杭白菜、生菜等蔬菜长势喜人,在“机器换人”加持下,蔬菜生产周期从2.5茬/年提升至5茬/年,产能翻倍的同时释放30%劳动力。该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是上海市蔬菜标准园创建单位,也是金山区绿叶菜核心基地,产品主要销往叮咚买菜、海底捞、乐禾等大型超市和企业加工厂。

数据显示,太平村累计培育8家绿色农产品生产主体,水稻、蔬菜、水果绿色认证率分别达 90%、72%、63%。如今的太平村已形成“千亩水稻、千亩蔬菜、千亩瓜果”的标准化生产格局,传统农业村正实现科技化转型。

非遗技艺激活农旅经济 

三产融合构建产业矩阵

走进二姐米糕工坊,一股浓郁的米香夹杂着柠檬的清香扑鼻而来,沈佳卉和妈妈黄爱娥正在研发适合当季的新口味。两年前,沈佳卉放弃市区的白领工作,回到太平村与妈妈一起经营起米糕事业。与传统的米糕不同,母女俩在保留传统口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口味和新款式,从原味到芝麻味,再到年轻人喜欢的榴莲味、抹茶味等,共研发了十几种口味供消费者挑选。而颇具互联网思维的沈佳卉,在抖音平台上宣传自家的米糕,收获了大批粉丝。在太平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契机下,她们经营的二姐米糕工坊从原来的小作坊提档升级为现代化的制作工坊,村里将原有的老村部活动室盘活利用,改造成干净敞亮的米糕工坊,同时将二楼打造成为开展米糕制作体验和团建的活动场所,也为更多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二姐米糕已经被认定为“上海市非遗工坊”。

工坊内,传统米糕制作技艺与现代创新元素相得益彰。工坊外,花香四溢,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米糕,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

二姐米糕的发展壮大,也让太平村“火”了一把,太平村党总支书记褚惠荣更加坚定地认识到传统手工产业的魅力:“只要有想法,传统产业并不落后。”

在米糕工坊对面,就是太平村的银杏里产业社区,这片由老厂房改造而来的空间,将是太平村产业发展的新注脚。最近,驱车经过银杏里的人都会被“膏方+咖啡”的招牌吸引,两棵百年银杏树下搭起了帐篷。同样来自吕巷的陆爱兵一眼看中了银杏里的氛围和环境,爱好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的他,将自己的创业落脚点放在了太平村。他计划在此打造一个膏方文化科普宣传阵地——太平有膏,并创新推出膏方饮品和咖啡,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的食养文化。

此外,太平村深挖“吕巷小白龙”舞龙信俗的非遗内涵,不仅常态化开展“三月三舞龙巡演”“元宵灯会”等民俗活动,还在古银杏树周边打造“吕巷十二时辰”“文明时光径”“百草园”等文化景观,让非遗与乡村景观深度融合。87岁非遗传承人沈金山还将金山独有的草龙编织手工艺带入研学体验,带领村民制作草龙等非遗作品,同时村里定期举办“太平民俗文化讲座”“传统手工艺体验课”,全方位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目前,太平村已培育5个新业态、扶持5位90后新农人,构建起“年轻人回流、老手艺新生”的产业格局。

多年来,太平村不断坚持三“和”赋能,共享太平的治理原则,通过家庭和睦,共筑温馨港湾、邻里和谐,共绘幸福画卷、乡村和美,共创田园太平。他们坚信在乡村振兴的蓝图里,必须“颜值”与“内涵”进行双重提升。从家庭到邻里,从生活到产业,太平村用“和”的力量,编织出一幅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载满了幸福的乡村新图景。

站在中运河堤防远眺,太平村与和平村、白漾村构成的“百果和平、生态白漾、健康太平”三村联动格局尽收眼底。通过“两轴三廊四区”空间布局优化,20平方公里的“湾区桃源”核心区初具规模,太平村正以产业振兴实践诠释着 “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发展路径。

文:曹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