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一场连接非遗与乡愁的邂逅在青浦区重固镇徐姚村温情上演。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福泉山下:以数字赋美重固,用乡愁打造品质文旅”学生团队,怀揣着传播珐琅艺术与重固文化的热忱,在花田里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活动。此次活动由花田里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共同支持举办 。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福泉山下项目组成员早在活动正式启动前两天,便全身心投入到掐丝珐琅的深度研究中,系统梳理其历史渊源、复杂工艺流程与深厚文化价值。
珐琅的传承,始于元代外来技艺与本土工艺的碰撞融合,盛于明清皇家御用的极致尊贵,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繁荣脉络与匠人的毕生追求,更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份厚重的历史文化财富,不该只停留在史料记载与博物馆展柜中。
随后,团队提前抵达花田里教育基地开展线下集体培训,从教学要点的精准把控到应急处理方法的熟练掌握,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只为给参与者带来优质体验 。
10月8日下午两点,在青浦区重固镇徐姚村花田里教育基地的活动区域,珐琅非遗宣传讲解与手工体验项目准时开启。主讲人以掐丝珐琅的悠久历史为切入点,巧妙结合重固本地文化,生动解读本次珐琅纹样设计的巧思与深意。随后,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参与者们纷纷选取心仪的珐琅纹样铜板,领取材料包,跟着主讲人的演示步骤,一步步开启属于自己的珐琅创作之旅 。
一个多小时后,多数参与者顺利完成珐琅作品的基础制作。精美的玉器纹样杯垫、充满乡土气息的稻田风光装饰挂件……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作品新鲜“出炉”,参与者们满脸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成就感满满 。
活动现场的另一端同样热闹非凡。团队成员将印有重固历史与自然风光的主题丝巾整齐陈列,向参观者细细讲解丝巾背后的文化故事——这不仅是可佩戴的装饰,更是能带走的“重固记忆” 。
与此同时,趣味十足的分享活动同步开展:团队成员引导参与者扫码体验《福泉山下》App原型,热情鼓励大家提出界面优化、内容补充等修改建议;对于有需求的家庭,成员们主动帮忙拍摄珐琅作品与活动现场照片,并指导其发布朋友圈,定格这份独特的体验。互动结束后,参与者们还领取到了以福泉山遗址出土文物为原型设计的钥匙扣,为此次非遗之旅增添了一份专属的重固印记 。
此次“珐琅绘重固,一见如故”非遗体验活动,是华师大学子反哺家乡的生动实践。团队中,既有土生土长的重固人,也有深深扎根于此、把小镇当作第二故乡的新重固人。活动以掐丝珐琅体验为桥梁,让大家亲手触摸非遗的温度,更让青少年在动手创作中锻炼能力、感受文化魅力 。
记者:丁全青(名优)、庄诗悦
摄影:庄诗悦、屠晨希
编辑:吕斌
责任编辑:孙晨(首席)
终审:张婧(特聘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