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摩医疗项目,是一项跨越山海的使命。在达成使命的过程中,普陀区的医生们不仅以精湛医术治愈病痛,更用真诚之心搭建起中摩友好的桥梁。第195批中国援摩队员、普陀区利群医院医生刘禹的“执拗”坚守,第196批中国援摩队员、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医生刘峰与当地人民的温情互动,共同构成了援摩医疗的生动缩影。 “执拗”的坚守:用医术点亮希望之光 在摩洛哥本格里,一位佝偻着背的老人走进诊室,他患双侧腹股沟疝多年,肿胀的病灶如沉重的枷锁。面对当地简陋的手术条件,刘禹曾一度犹豫——手术需置入补片,无菌条件至关重要,可本格里的手术室极其简陋……但当他抬头看到老人眼中渴望与信赖,他瞬间坚定了决心。“语言虽隔山海,但他眼中跳跃的微光却直抵人心。”刘禹回忆道。他比出“OK”的手势,老人颤抖着站起,用布满老茧的手紧紧回握——这是一个无声的承诺。 为确保手术成功,刘禹和团队搬空杂物、反复消毒、严控流程。摩洛哥护士惊叹于中国医生的“执拗”,却不知这“执拗”背后,是刻入骨髓的医者誓言。无影灯下,他屏息凝神,每一步操作都如履薄冰。当补片稳稳贴合,老人的呼吸渐趋平稳,这场在简陋环境中完成的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刘禹正在为患者做诊断 术后第三天,老人顺利出院。刘禹感慨道:“医者的使命从无国界。我们跨越山海,不仅带着技术,更怀揣一颗滚烫的仁心。” 温情的相助:从诊室到餐桌,友谊生根发芽 自2019年首次援摩,至2023年以中国援摩医疗分队队长的身份再度出征,刘峰在本格里医院的妇产科创下了亮眼的工作实绩:年均接诊近5000人次,完成上千例分娩与近千台手术。他曾创新使用导尿管止血法,将产后大出血的产妇从死亡边缘拉回;也曾在暴雨之夜,带领团队为一位全身抽搐、血压飙升至170/110mmHg(毫米汞柱)的孕妇实施紧急剖宫产,新生儿响亮的啼哭穿透沉重雨幕。 刘峰带领团队为孕妇手术 然而,援外生涯的深意,远不止于手术台上的力挽狂澜。一次偶然的机会,生性热情的摩洛哥少年Amine与刘峰相识。交谈中,少年流露出学习英语的渴望。这份质朴的求知欲打动了刘峰,两人的交往自此日益深入。刘峰陆续为Amine的朋友检查视力,为他患有高血压的母亲提供力所能及的药物支持与健康指导。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滋润着彼此的心田。 为表达谢意,Amine一家郑重邀请全体医疗队员共享家宴,传统的库斯库斯散发着醇香,金黄的油炸糕点点缀着蜂蜜的甘甜。Amine自豪地谈起自己的学业,医疗队员们也讲述了中国的春节与中秋习俗。美食传递着情谊,话语加深着理解,小小的房间成了中摩文化交流的温馨客厅。 当得知Amine生日将至,医疗队特意制作了蛋糕,并送上一本英阿字典。这份用心准备的礼物深深触动了少年。不久后,刘峰收到了Amine通过WhatsApp发来的一条信息,上面是用中文拼音认真写下的一句话:“Ni shi wo de peng you。(你是我的朋友。)”这句略显生涩却无比真挚的告白,成为了这段情谊最珍贵的见证。 薪火的延续: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两度扎根本格里,刘峰不仅用医术救死扶伤,更着力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技术。两度援摩期间,刘峰推动建立的《妇产科临床工作手册》已成为当地医护随案参考的“工作宝典”;他系统开展的产钳使用、会阴缝合等培训,使本格里中心医院的接生成功率显著提升,危重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而他发起并于2024年底正式签约的“中摩先天性听力障碍筛查项目”,更将实现当地儿童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系统性填补了一项医疗空白。 刘峰正在为当地医生培训 当中国援摩医疗的旗帜在摩洛哥迎风飘扬,普陀医生的故事,正是这面旗帜上最温暖、最生动的纹样。他们用“执拗”的坚守点亮希望,用温情的互动搭建心桥,用一代代的接力,书写着跨越山海的医者誓言。正如刘禹所说:“医者的使命从无国界。”而当Amine用中文说出“你是我的朋友”时,友谊的种子已在这片北非土地上深深扎根——这是比任何医术都更本质的治愈力量,也是中国医疗队所能收获的最珍贵的勋章。
记者:纪楷坤 编辑:姜天澍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 你好 | 天蓝云自在,河畔风轻绿意浓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普陀分展区即将启幕 宜川路街道探索楼组治理新路径,点亮居民幸福密码→ 【提示】多巴胺“过山车”后,你的身体在喊“缓缓”!节后综合征自救指南 普陀·遇见新视角|登顶上海最高瞭望塔,探秘宜昌消防救援站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