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阡陌田园到高楼林立,从乡土情结到社区认同,在党建引领的“五民工作法”指引下,北新泾街道剑河家苑这座动迁小区解锁了独特的“治理密码”,居民志愿者、新就业群体与“三驾马车”同心齐驱,物业费收缴率有效提升,社区居住环境愈加舒适。
客堂间里人情暖
剑河家苑始建于2013年,东、北两侧均临北翟路、南至金钟路、西至剑河路,是由原新泾镇努力村张家宅、郁家宅、中新泾等农民动迁户组成的小区,内有1806户居民。
“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大家的乡情没有变。”剑河家苑居委会主任张旭东介绍,自2018年小区特别打造“剑河客堂间”以来,这里既是小区“网红”打卡地,也是居民自治团队开展活动的场所,更成为了社区治理的议事阵地。
平日里,居民们在此阅读书籍修养身心、打乒乓锻炼身体、看电视休闲娱乐,其乐融融。居民自发提供的老照片和老物件被集中陈列在墙面上,老人们能够诉说“老辰光”,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回望过去的“窗口”。逢年过节,大家还在这里包汤圆和饺子,增进邻里情感。
经过多年发展,“剑河客堂间”已成为剑河家苑的文化品牌。其议事功能还为居民们解决了不少急难愁盼的问题。通过定期召开小区议事会,“三驾马车”一同商议包括物业费收缴、停车位规划、电动汽车充电、小区绿化提升、楼道堆物治理、红色物业惠民服务等在内的一系列事务;每月定期召开居委会、物业、民警碰头会,同步小区安全隐患、居民诉求、治理难点等信息。
议事中解难题
“我们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在这里‘攻破’了许多物业治理难题。”张旭东告诉记者,街道结合集民意、访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明民责的“五民工作法”,借助“剑河客堂间”的议事平台,通过“党建引领+精细服务+人性化催缴”的组合策略,不仅提升了业主缴费意愿,督促物业公司提升服务水平,也使得剑河家苑物业费收缴率一直稳定保持在99%以上。
今年,小区一业主反映受低频噪音困扰一月有余,且多出现在晚上10点以后。北新泾街道中网格、城运中心、环保部门与剑河家苑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在深夜上门对楼栋周边多户进行入户排查,排除了相邻住户电器干扰、公共网络设备异常、通风系统运行影响、供水泵短时启停关联、电梯短时启停关联等情况,并最终确定了噪音来源于跨楼层业主的烘干机。经多次沟通,该业主主动进行降噪处理,并调整了设备使用时间段。
“当时这个问题特别棘手,如果不是党建引领‘多格合一’,单独靠物业力量很难解决,真的特别感动和感谢。”剑河家苑新凯物业经理表示,这件事的妥善解决,也进一步坚定了团队更加专注“服务”的决心,“我们实行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每个季度在楼道内张贴公共收益收支公示表,关注业主的实际需求,从而提升居民对物业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目前,物业保洁增加了公共部位及楼道内部的清洁频次,并将配合街道完成垃圾厢房升级项目,预计国庆后全面推进,届时小区卫生将更上一层楼,居民倒垃圾也将更为便捷。在保绿方面由专人定期修剪草坪,及时补种常绿或开花植物,让小区一步一景。在保安方面除增加巡逻次数外,每年定期开展消防演习等,提升居民安全意识。
多元力量促变化
今年,剑河家苑居民区聚焦“治理”,加强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组织居民自治、共建联建,小区的种种新变化让美好生活更加具体。在小区边门的“JING美步道”,此处原为泥泞土路,连接着社区与“又见邻里好”集市,通过“党总支牵头统筹、居委会协调落地、商户出资支撑、居民全程参与”的改造路径,因地制宜优化“金角银边”,焕新亮相后生机盎然。
改造期间,社区绿化达人与绿植团队队员相互合作,确定绿植布局,完成步道清理、栅栏安装等工作;党员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又见邻里好集市的员工们协助搬运所需材料。短短一周时间,“JING美步道”高效完工,由社区绿植团队和志愿者共同维护。如今,居民买菜更便捷,这片开放式空间四季皆有美景,成为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小区主入口也有了新变化。“依托街道微更新资金,我们携手物业、居民志愿者和快递小哥,正在共同推进微改造,将合理利用和维护这处闲置空间,增加立体绿化,提升社区面貌。”张旭东表示,小区主入口原有一排丰巢柜,设备撤离后成为了闲置空间,在经过居民同意后,申通、中通、圆通的快递员在此分拣小区快递包裹。随着微更新项目的有序推进,场地新增了木质环保材质的镂空隔断,古色古香。
过程中,小区绿化达人和志愿者积极参与,众人实地考察后,结合空间地处背阴处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应种植常绿植物的合理建议。此外,居委会还与这三家快递公司签订共建协议,试点分区、分时、分责模式,由快递员共同维护空间治理。此次创新联动,也让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社区,成为社区治理和共建的全新力量。
撰稿/摄影:李嵩楠
编辑:竺嘉茹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