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全球新”推动“全球化”!从“药谷首家”到“数量翻倍”,浦东生物医药迎来“上市潮”

转自:浦东观察 2025-10-09 10:33:39


“优秀的药企需要满足具有国际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等特征,当行业出现严重同质化之后,企业一定要去做具有‘全球新’的产品,并具有极强的执行力。当出现机会的时候,就能把握住机会,高质量、快速地把创新转化为成果。”科望医药联合创始人兼CEO纪晓辉博士说。在日前举行的“国际免疫创新研讨会”上,科望医药分享了公司自研“巨噬细胞衔接器平台BiME®”等前沿成果的最新进展。


这家在浦东成立8年的“创新药”企业,专注肿瘤免疫与自身免疫领域的关键靶点布局,已建立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免疫疗法产品管线,展现出明确的差异化优势与商业化潜力。目前,公司已有4款重要的FIC、BIC产品处于临床开发的不同阶段,另有多项管线处于临床前阶段,今年正计划冲击港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浦东生物医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表现活跃,劲方医药、银诺医药等已实现在港上市,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密集递交上市申请。从2018年君实生物成为“张江药谷”首家港股18A上市企业后,浦东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热潮”汹涌,“厚积薄发”的浦东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从“量变”走向“质变”,成为“价值金矿”。


“全球新”推动“全球化”

“差异化”获得市场高估值


我国创新药虽然高速发展,但一些领域也存在跟随创新多、同质化严重、临床价值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作为“创新药”高地的浦东,一批中国本土创新药企业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也早就看到了“差异化”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说这几年中国变成了全球医药创新的采购市场?就是因为在国内做创新药的企业瞄准的是‘全球新’领域,而且速度快,执行力强。生物医药是经验科学,做得越多,结果越多,经验越多,就越成熟。从这点来说,国内创新药企业在全球市场‘可差异化’的机会是很多很多的。”纪晓辉表示。


企业正在通过全球化布局突破增长天花板,从“中国新”走向“全球新”。具有源头创新实力、商务拓展潜力且全球化布局能力强的企业尤其容易获得市场高估值。


科望医药2023年就与跨国制药巨头安斯泰来(Astellas)达成总额超过17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围绕公司自主研发的BiME®平台及候选药物分子开展全球合作。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不仅为全球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注入新动力,也标志着科望医药迈出了“全球化”的坚实一步。



以BiME®平台为例,通过双重靶向机制,激活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进一步增强其抗原递呈能力。平台管线主要针对富含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肿瘤类型,包括肝细胞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基于该平台,科望医药正在推进多个项目,以充分发挥其创新潜力。


创新药市场火热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有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资本市场对拥有突破性疗法或稀缺技术平台的企业更是青睐有加。


就在9月,浦东创新药企——劲方医药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劲方医药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发行规模为2.33亿美元,超额配售权行使后将达2.68亿美元,募资总额创2022年以来港股18A板块之最。该公司为IPO阶段首个拥有上市产品及授权收入的18A板块新药企业,公司研发的氟泽雷塞为国内首个、全球第三个上市的KRAS G12C抑制剂,多靶点、多分子形态的RAS疗法矩阵也已成熟。


“在八年的创业运营过程中,我们不断突破、打造了与时俱进的‘全球新’管线。”劲方医药董事长吕强博士表示,“通过自主研发及与国内外伙伴的临床、商业合作,目前劲方管线中多个原研产品的开发速度位于国内或国际同赛道领先,并以产品矩阵进军大适应症市场。”


生物医药企业出海交易持续增长

浦东加快推动政策落实落细


从“中国新”到“全球新”,参与全球生命科技竞争,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浦东徐徐打开。今年上半年,浦东生物医药企业出海交易持续增长,交易量近30起,交易额占全国31%,全球14%。


作为全球第三家、亚洲首家在商业化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企业,银诺医药也生动诠释了“创新”带来的“价值空间”,其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在今年1月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后,8月15日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银诺医药成功上市是资本市场对其科研实力与商业化潜力的高度认可。”银诺医药副总裁、执行董事、董事会秘书姜帆表示,“在创办初期,浦东创投作为银诺的A轮投资人给予过资金支持,在产品上市阶段,浦东相关部门在合规辅导、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服务,有效保障了上市进程的顺利推进。”


浦东新区近期发布《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功能提升方案(2025—2027年)》,首次提出打造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科学家创新创业首选地、制度改革首创地。服务内容重点之一就包括依托国家药品、器械长三角分中心,聚焦重点研发产品,在临床试验、生产许可、检查检验、注册上市等关键环节,提前介入、研审联动、全程指导,支持监管科学研究和原创药械研发同步进行。


纪晓辉表示,浦东、特别是张江药谷的产业环境为本土企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基础支撑,在全球交流、信息共享、人才聚集、产业成熟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科望医药将上海创新中心设在张江的最主要原因。


创新药产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数年的政策引导、技术积累与资本培育,才迎来爆发增长的拐点。


下一步,浦东将加快推动政策落实落细,制定出台大品种大企业培育方案、园区服务方案、促进高端医疗器械发展方案、支持生物医药企业走出去专项服务包等配套政策。


“我们将做到一赛道一政策、一赛道一专班。每个细分赛道对政策、对产业专业化服务的要求都不一样,我们的一赛道一政策服务伴随着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配置了100多名服务专员推进。”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浦东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琦表示。


据悉,10月14日,浦东将于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间举办系列活动,围绕“源头创新 链聚全球”推出更多服务举措与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