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 多学科门诊 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 为运动赋能 为健康护航 近年来,马拉松运动热潮持续升温,但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与健康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满足广大跑步爱好者,特别是马拉松跑者对体能评估与科学训练、损伤防治与高效康复的迫切需求,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自2025年9月26日起正式开设“马拉松多学科门诊”。该门诊由骨与关节康复科牵头,整合院内优质康复医疗资源,旨在为跑者提供从“赛前评估、赛中防护”到“赛后恢复”的全周期、专业化健康管理服务。 01 打破传统局限 构建“防、治、康”一体化新模式 传统的运动损伤诊疗往往在问题出现后才介入,而马拉松运动具有周期长、强度大、技术复杂的特点。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创新性地提出“运动即康复,管理即预防”的理念,将服务关口前移。门诊不仅处理已经发生的运动损伤,更侧重于赛前的身体机能评估、跑姿生物力学分析、个体化训练计划指导以及风险预测,从根本上帮助跑者科学“避坑”,实现无伤、快乐奔跑。 02 优质多学科团队(MDT) 提供精准化专业保障 马拉松多学科门诊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多学科协作(MDT)团队,确保每一位跑者都能获得精准、全面的诊疗方案。 业务核心科室 骨关节康复科: 主导运动系统损伤的诊断与康复治疗,如跑步膝、跟腱炎、应力性骨折等。 心脏康复科: 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风险人群提供从急性期到恢复期直至长期维持的全程化、个体化康复管理。 呼吸与危重病康复科: 对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危重症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手段,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增强运动耐力。 中医康复科: 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传统疗法,有效缓解肌肉疲劳、促进组织修复、调理身体状态。 放射科: 提供先进的影像学检查,为精准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诊疗科: 超声技术擅长无创、实时地观察心脏、肌肉、血管等的结构与运动功能;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运动者的运动耐受性,预测是否存在运动相关的心脏风险,并依此给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尽量避免运动中发生严重的心脏事件,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康复治疗团队: 提供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等,进行功能性训练、力量强化、柔韧性提升及动作模式矫正。 职能保障部门 医务科、康复治疗部、门诊办公室: 确保诊疗流程的高效、顺畅与优质服务体验。 对外合作交流办: 未来将积极与各大马拉松赛事、跑团合作,推广科学跑步理念,将专业服务延伸至社区和赛场。 在医院的统筹下,多学科门诊将围绕跑者的个人目标、身体状况,进行联合会诊,量身定制涵盖营养、心理、装备建议在内的综合性管理方案。 03 服务内容全覆盖 服务内容全覆盖,点亮跑者生涯每一公里,门诊服务贯穿跑者生涯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1.赛前评估与风险筛查: 全面的身体机能、肌肉力量、关节稳定性、跑姿步态分析,识别潜在风险。 2.个体化训练计划指导 基于评估结果,提供科学的周期化训练建议,避免过度训练。 3.运动损伤诊疗与康复 对急慢性运动损伤进行精准诊断和高效康复,运用现代康复技术与传统中医手段相结合,加速恢复。 4.赛后快速恢复 针对赛后出现的肌肉酸痛、疲劳等问题,提供专业的物理治疗和恢复策略,帮助身体快速回到最佳状态。 5.健康教育与科普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普及科学跑步知识,提升跑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医院负责人表示: “医院开设这个门诊,不仅是治疗伤痛,更是传递一种科学运动的健康理念。我们希望每一位跑者都能在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与成就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远离损伤,延长运动寿命。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有责任也有能力用专业的康复医学手段,为市民的健康运动生活保驾护航。” 即日起,广大跑步爱好者可通过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电话预约等渠道进行咨询和预约。 马拉松多学科门诊(MDT) 门诊时间 每周二上午、周五下午(节假日除外) 主要成员 骨关节康复科:姜蓉、徐友康、李辛盼 心脏康复科:杨胜勇 呼吸与危重病康复科:张梓楠 中医康复科:马书杰、吴宝玉 放射科:王斌、温娜、徐尊保 诊疗科:朱琳 康复治疗团队:马思聪、杨金玉、钱聪、王晓宇、黄春萌、马宁、龙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