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在闵行旗忠网球中心开赛!网球这项运动正以独特的魅力,在闵行校园里绽放光彩,塑造着闵行新一代少年的品格,实现着他们的梦想——从课堂到赛场,从社区到世界,每一个发球都在叩响未来的大门。
一场雷阵雨,带走夏日的焦灼与烦躁,走进马桥强恕学校,击球碰撞的清脆声不绝于耳。在几片室内网球场地中,不少孩子正在挥拍,他们是强恕青少年俱乐部的成员,也是强恕学校的学生。“我们网球队的学生每天都会坚持训练,风雨无阻。”张莉老师是强恕青少年网球俱乐部负责人,她对孩子们非常上心。球场上,这些小运动员们的目光紧盯着场中那颗飞跃的黄色小球,对它发起追逐与反击,他们的眼神格外明亮,他们不仅热爱网球,更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们,是成长中的“少年‘网’者”。
“网”事如歌
从强恕学校走出来的王斯若,曾经也在这片球场训练。王斯若今年18岁,刚刚结束高中生涯的她,球龄已经有十几年了。“我小时候接触过很多运动项目,比如游泳、曲棍球等,直到上小学前才接触到网球,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在王斯若的讲述中,她与网球的相遇并不算早,但对于网球的喜爱却一下子就激发了出来,“我第一次在网球兴趣班和小伙伴们做游戏、学挥拍的时候就感觉到,这是一项能让我放松下来、从中获得快乐的运动。”起初只是觉得好玩,但渐渐地,那颗黄色的小球仿佛有了魔力。王斯若的父母看出了她的天赋和热爱,也从锻炼身心、帮助学业的角度,认为网球是一项值得长期发展的运动。
转折点出现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只是作为一项爱好的网球给她带来了荣誉和成就感。当王斯若在闵行区网球比赛中一举夺冠时,网球已经从一项兴趣变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决定开始系统地学习网球。“我和她妈妈也比较支持她。既然她想认真学,那我们做父母的就要给她提供帮助。”在一家人商讨过后,王斯若的父母决定带着她转学,认真研究了闵行区的诸多学校后,他们选择了位于马桥镇的强恕学校,王斯若也正式成了强恕学校网球队的一员。
自2014年起,闵行区教育局开展“网球进校园”的教学活动,连续10年在闵行区各中小学校园开展校园网球项目,让网球深入校园课堂,在区教育局和区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闵行区青少年网球联盟学校已发展壮大到三十余所。截至2023年底,两万余名中小学生在网球项目中学习并受益。“强恕从ATP大师赛来到马桥后就与网球结下情缘,2013年开始将网球课纳入基础型课程,开发网球校本课程,形成体育课普及教育、社团课兴趣拓展、校队训练专长提升的网球项目课程结构。”张莉老师表示,“我们学校倡导体教结合,学习、网球运动两手抓,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
强恕宝贝网球操队在大师赛现场表演
王斯若在强恕的生活简单而充实,通过各项网球比赛、训练,她逐步提升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心仪的学校;王斯若双打的搭档刘博月同样来自强恕学校。她是在一年级的网球兴趣班测试中被选中的,从第一次拿起网球拍上场打球,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到如今12年如一日地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她也收获了很多。网球于她们而言,早已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青春的印记,是成长的见证,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桥梁。
“网”上人生
转入强恕学校后,王斯若遇见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也面临了更加严格的训练。放学后,当经历一整天学习的疲惫,其他同学早已回家休息,她还要继续训练。面对这种情况,她直言自己的苦恼:“小学时期还能够做到两者相互兼顾,但到了初中阶段,学习压力变大的同时网球的训练量也需要增加。”王斯若在学校的支持下能够更好地兼顾网球和学习,并且凭借网球的助力升入区重点高中。即便面临诸多压力,老师们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王斯若的网球之路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帮助。在张莉老师眼里,王斯若是她见过最努力的学生之一,“寒暑假,除了在学校的训练,王斯若也经常到外面去打比赛,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参加。高中三年,除了考试她每天都来训练,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这或许就是一项体育运动最需要的——坚持。
刘博月也是如此,她通常在课余时间训练网球,尽量不占用学习的时间进行训练。“记得代表闵行区去市里参加全市网球锦标赛,我第一次拿到赛会前八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也给了我很多鼓励,非常开心,也坚定了继续学习网球之路!”不过高强度的网球训练也给刘博月带去了一些影响,她患上了腰伤,一边进行治疗一边训练,但她丝毫没有被伤病影响,“顶级的大师们谁没有受过伤呢?”她笑着眨眨眼,“我会向我的偶像们学习的。”在她小学时期,学校每年组织一起去上海大师赛观摩学习,对她来说,网球的种子在那时候就已种下。
当聊到与大师赛的缘分,王斯若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我曾经面对面和我的偶像互动呢!”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斯若参加了一次网球趣味比赛,由于时间久远,她已经忘记了具体的赛事名称,只记得自己在比赛中拿到了第一名,“那天我们很多小朋友一起去了旗忠网球中心,在中央球场见到了费德勒。”据王斯若所说,费德勒为人非常和善,亲切地指导他们,与他们隔网对练,“那大概是我离大师最近的一次了,不过未来我会更加努力向上,争取离大师更近一步!”王斯若十分认真地说。站在梦想中的赛场上,与网球巨星隔网对练,那种激动让她至今难忘。
强恕学子与网球大师费德勒合影
每年10月举办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成为闵行网球少年接触职业网球的重要窗口。大师赛不仅开拓了少年们的视野,更为他们提供了参与职业网球的机会,大师赛的球童选拔与培训体系,也成为许多闵行少年接触职业网球的“第一课”。
在日常训练方面,闵行区已形成学校、俱乐部、社区三级培训网络。许多学校将网球纳入校本课程,利用早晨、放学后和双休日开展常态化训练,寒暑假则组织集训,教练团队专业而执着,他们的目标是“成就每一位热爱网球运动的学子”。
一“网”向前
过去20年,闵行区网球氛围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初仅有的几片场地,到如今网球场馆遍布、俱乐部涌现、赛事频繁,网球已成为区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一开始来到强恕学校的时候,当时只有4片基础的室外网球场,还没有顶棚,一到下雨天孩子们就没法打球了。”张莉老师回忆起以前学校的情况,这十几年间真是有了大变化,“后来慢慢加了2片顶棚,学校又造了2片室内的短网场地,网球场上的一些硬件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包括围网、射灯,方便孩子们晚上的训练。”张莉老师表示,近些年来,随着闵行网球运动的发展,学校的网球发展也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孩子会选择踏上网球这条路,来实现他们的梦想。在马桥,目前有7所小学和初中是网球特色学校,并开设网球课程。
王斯若的父亲王永顺,自女儿14岁加入强恕网球校队后,就一直关注着闵行网球运动的发展。据他了解,2015年至今,闵行区已连续5年承办上海市教委主办的“解放日报杯”上海市中小学网球赛,这项市级赛事吸引了全市逾千名优秀的青少年网球学员咨询、报名、参加,在全市范围内引起了热烈反响,并成为近年来上海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网球盛事之一。“闵行区非常重视青少年网球运动,斯若也在很多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我们做父母的想要赢她一局,别提有多难了。”
随着备受瞩目的上海大师赛在闵行成功举办,也点燃了全城的运动热情,闵行各校紧密围绕这一国际性体育赛事,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为学生们搭建起通往网球世界的桥梁,共同迎接网球盛宴的到来。包括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景东小学、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浦江外国语学校等学校,都逐渐构筑了网球相关的特色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网球运动的精彩魅力与底蕴深厚的网球文化,让更多孩子在网球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近些年来网球社会关注度也持续提升,刘博月观察到,“身边同学以前不太熟悉网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尝试并爱上网球”;王斯若也表示,“闵行区对网球的资源投入变多,比赛活动增加,学球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展望未来,大家期待更多专业教练资源、更系统的赛事平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在这片网球热土上,少年网者们的故事仍在继续。她们用坚持和热爱,叩响属于自己的未来发球局。
越来越多的闵行学生参与到网球运动中,网球相关的赛事也逐年增加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