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天空万科广场的开放式街区,视线所及是精心布置的户外座椅区。一侧是飞驰的轨交17号线列车,一侧是悠闲交谈的人群,这里打破了封闭商场的局限,将社交功能与开阔视野还给市民。
“外摆位不只是座椅,更是社交场。”精致的外摆区域实现了私人消费与公共空间的柔性过渡,让逛街不再是单纯的购物行为,而升级为城市生活体验。
在蟠龙新天地,窄街密路的规划让街道宽度保持在3至5米,沿街建筑限高2层,这种尺度保留了传统街巷的亲切感,也为外摆创造了理想条件。蓝瓶咖啡不仅占据百年古宅,还拥有临水玻璃房和半露天凉亭,顾客在品尝精品咖啡时,能同时感受古宅院的“穿斗抬梁”木结构与现代吧台的“对话”。“无论是用餐还是喝咖啡,充满浓浓的烟火气。”经常光顾蟠龙新天地的市民庄先生这样说道。
商业外摆的巧妙之处在于如何将自然景观、历史文脉与现代消费需求无缝衔接。
蟠龙新天地凭借3公里原生江南水系和超23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将商业公共属性推向极致。这里的外摆区往往沿河而设,游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欣赏游船划过水面的涟漪,桥、水、人构成流动的画卷。这种对景致的尊重,使蟠龙新天地的外摆区成为拍摄古镇风光的绝佳点位,也自然形成了“网红打卡”效应。
天空万科广场则展现出另一种现代美学。作为纯正TOD商业,通过轨交出口通道直接连接商业入口,外摆区成为室内空间向城市的延伸,既满足了购物饮食的基本需求,也提供了更舒适的交流空间。
夏都小镇的1.3公里长步行街,以欧式风情为特色,外摆区在夜幕降临时亮起暖灯,音乐的旋律伴着咖啡香飘向街头,成为“慢慢来”生活节奏的载体。这里的外摆设计注重私密性与开放度的平衡,通过绿植和低矮栅栏形成柔和边界。
商业外摆的兴起,与都市人渴望“微度假”的需求不谋而合。蟠龙新天地定位“Urban Retreat城市微度假”,其外摆区成为实现这一理念的关键。“坐在蟠龙新天地的临水外摆区,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在欣赏风景与交流中,惬意感油然而生。”喜欢喝茶品咖啡的本地居民薛女士表示。在天空万科广场,外摆区与各种主题活动结合,创造出市集的烟火气、精酿的微醺感和音乐现场的律动感,让外摆区成为全天候的活力派对中心。
夏都小镇则抓住“夜经济”脉搏,外摆区成为白天到夜晚转换的重要场景。晚风市集亮起暖灯,外摆区的餐桌上,下午茶的精致转变为晚餐的浪漫,实现“晚风里的慢活时光”。
在青浦区允许公共区域设摊服务经营申请的区域中,徐泾镇有“夏都小镇、蟠龙新天地、天空之城以及虹泾鑫汇园、食尚天地”5个区域,随着徐泾镇启动“票根经济”,一张展会票根已成为开启商圈街区消费体验的“钥匙”。这种“展商联动”模式,让外摆经济与会展经济相得益彰,创造持续吸引力。
商业外摆的兴起,折射出商业经济从满足物质需求向满足情感需求的转变。在这些外摆位上,人们消费的不仅是商品和服务,更是时间、空间与体验。当咖啡杯边的谈笑、书本旁的静谧、美食间的满足成为日常风景,城市也因此更具烟火气与人文温度。
资料:活力徐泾
编辑:朱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