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今年首届26名毕业生5人入职“国家队”9人入职“上海队”,这个专业的培养秘诀是……

转自:第一教育 2025-10-08 17:32:10

9月25日,上海天气闷热、烈日当头。上午,一抹火焰蓝出现在松江佘山山顶。正在松江健生江秋基地进行专业拓展集中训练的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应急救援专业3个年级的学生,完成了从基地到佘山的5公里拉练。

“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接受过的训练强度不同,我们布置了距离、负重不同的任务,也有学生越级向‘老兵’发起挑战。”市北职高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旭东说。

拉练全程下来,学生衣服被汗水浸透,却没有一人喊累。这是他们每年的“必修课”,不只是体力与意志的考验,更让他们坚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我要成为一名消防员!

18岁毕业当消防员,行不行?

2022年,在上海市教委和市消防总队指导下,市北职高建设全市首个应急救援技术中职专业。今年,首批26名应急救援技术专业学生毕业,他们中有5人成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9人通过政审体测正式加入上海市政府专职消防队,其余学生则大多升学至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学习相关专业。

李旭东告诉第一教育,根据《上海市消防专项规划(2023—2035年)》“每万人拥有专职消防救援人员8人”要求,全市消防救援人员缺口约有一万人。消防队伍招录18至22岁的青年男性,学生通过中考进入中职校学习3年,大部分毕业生可以达到招录的年龄要求,今年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在招录考试启动时没有满18周岁,准备明年再报名。

而想进入消防救援队伍,还须通过相应的体能测试、岗位适应性测试。在上海,消防救援人才参与大型救火任务的概率并不高,更多的时候要面对的是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应急救援任务。消防员除了要学会使用基本的消防救援设备,还要学会使用、维护智能设施设备,如无人机、智能水炮、管道机器人等。

据李旭东介绍,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静安区消防救援支队主动对接学校,以“队校合作”方式共建该专业。翻开消防应急专业课程目录,学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课程包括体能与队列训练、专业技术装备使用和维护、消防应急救援技术、现场急救技术和消防救援初战等。

此外,学生还要接受应急救援、打绳结、攀缘、绳索升降、基本器械操作、120斤假人负重拖行等专业能力训练。

从去年开始,应急救援技术专业学生每年9月都会在江秋基地接受为期一周的专业拓展集中训练。市北职高学生管理处主任凌云说,学校是走读制,江秋基地的全封闭训练能迅速让高一新生与高二、高三的学生熟悉起来,建立起信任关系,他们以后执行任务时可能就是需要互相托付后背的战友。

对标消防员,准军事化管理

午休后,应急救援技术专业3个年级的100多名学生,又出现在了基地校场上。“呀!”“嘿!”“哈!”响亮而有气势的喊声随着擒敌拳每一动的打出而传出,统一的寸头短发、统一的火焰蓝作训服、皮肤个顶个黝黑。

凌云说,与学校里其他专业学生不同,应急救援技术专业学生从入校起就采取准军事化管理,仪容仪表和行为规范都对标正式消防员。发型要求寸头,作训服必须整洁,连被子都要叠成“豆腐块”。

“有些学生听到入学后必须剪成‘板寸头’,刚开始很不乐意。”市北职高应急专业组组长、班主任郑莉笑道,面对一群十五六岁的好动少年,早就预计到要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并非易事。但老师们也没想到,集体理发这件事,会成为专业组教师面临的首要难题。为此,学校与家长反复做工作,前后花费了2个月,才让这群小伙子的头发全部达到了标准要求。

也正是在一次次的纪律要求面前,学生们一边成长、一边蜕变。学生康雨硕刚入学时是一名身形单薄、体能基础薄弱的普通学生,在体能老师的帮助下每天清晨陪他加练体能,让他从最初的自我怀疑,到将“火焰蓝”作为人生目标,开始主动钻研专业知识,加入校消防社团。中职三年他先后荣获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三好学生、上海市消防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等荣誉,今年同时被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上海市政府专职消防队录取。

市北职高每年都会举行“消防英模进校园”宣讲活动,借助“校企队”多方合作的力量进行小微型消防站实地训练,并要求学生全面参与“火焰蓝”志愿服务。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近50名学生今年3月参与2025国际轮滑马拉松巡回赛(上海站)暨2025上海黄浦半程马拉松志愿活动,在赛程后半段,2024级24应急救援1班学生顾蔚存发现一位参赛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他立即上前,迅速实施心肺复苏评估并呼叫支援。短短3分钟,他与队友协作稳定患者体征直至医护抵达协助转运。

今年3月,2023级应急救援班学生许子睿途经静安某路口时,发现一位高龄老人瘫坐在地,头部鲜血直流。许子睿向执勤民警说明现场情况和自身救援能力,得到许可后打开随身急救包,利落娴熟地用专业手法为老人止血包扎,为救护车赶到争取了宝贵的急救时间。这已是他第二次街头救援。

两年前,他曾用专业知识成功救助过一名右脚卡在自行车轮中的3岁女童。提及两次在街头的“教科书式”救人事迹,许子睿很淡然:“我了解这些知识,业余时间也参与救援队志愿服务,这些都是我该做的。”

专业规模和教学质量双双提升

作为上海市首个开展招生的应急救援技术中职专业,李旭东坦言,学校3年来“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消防子弟兵’,也深感责任重大。”

入学之初,学校就召开全体新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家长会,由市区消防队领导为全体家长介绍应急救援专业的专业前景、未来发展、薪资待遇等情况,同时也对家长和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要有热爱专业的心,善于钻研的劲,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校为学生开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

根据应急救援优质专业建设计划,三年内该专业要打造多本“金教材”,学校拟定了6门课作为首批教材编写课程,成立了市北职高应急救援专业教材编写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李旭东表示,学校希望借助这次教材编写工作,实现一批青年专业教师的顺利转型。

根据教材的专业领域特点,学校还邀请了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消防安全风险防控研究中心等行业核心单位的专家加入编写组,指导教材编写工作。

学校同时采取校企“互聘共培”“协同教学”“外引内培”的方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团队。“我们聘请行业专家到校兼职授课,并委派学校青年教师跟课听课,帮助他们能尽快胜任专业教学工作,目前学校已经有9位教师通过了消防员操作中级考试。”李旭东说。

此外,学校也安排学生进入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等岗位实习,组织各类应急救援模拟演练,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

今年,市北职高首届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毕业生直接就业率远超过其他中职专业。据了解,入职的毕业生转正后年薪可达15.4万至18.5万元。专业招生人数也从2022年的26人一路攀升到2025年的45人,专业规模和教学质量双双提升。


文字:芮德贵、曹轶姗

照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