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徐汇区深化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推进“民情快办”工作,力求将问题解决在一线、化解在萌芽。徐汇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徐汇区委社会工作部推出“快办进行时”系列报道,走进13个街镇,聚焦民情响应的实效与温度,展现基层治理的创新与行动。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如何高效响应民情、精准落实政策,一直是困扰一线的难题。如今,徐汇区龙华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聚焦民情快办工作中“记录耗时长、政策检索难、诉求跟踪散”等痛点,联合人工智能企业库帕思,于机场河片区率先开展融合大模型技术的试点,将智能化服务深度嵌入快办全流程,形成“便利、智能、主动”的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低效人工”向“高效数智”转型,切实提升精细化处置能力。
在日常走访环节,“走四百访谈记录助手”成为网格员的得力工具。过去,网格员开展“四百”大走访(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时,人工记录群众诉求平均耗时约20分钟,且容易出现信息遗漏。如今,借助语音识别与智能分析技术,工作人员仅需上传走访对话音频,系统便可在1~2分钟内自动生成标准化电子日志,完整提取诉求关键词、智能分类问题类型,并同步关联群众基础信息,确保每一则诉求精准归档。这一应用极大减轻了网格员的事务性负担,使其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深入群众、跟踪落实中,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民情快办”流程图
面对政策查询难、处置参考少的问题,“AI政策咨询助手”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助手依托涵盖市、区两级政策法规的庞大知识库,结合智能匹配算法,工作人员只需输入问题关键词,系统即可自动推送相关政策条文及同类历史处置案例。例如,在处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类诉求时,系统迅速匹配《上海市老旧住房加装电梯管理办法》相关条款,并调取辖区内3起成功案例的完整处置流程,大幅减少人工检索时间,提升业务处置的专业性与一致性,助力基层人员聚焦复杂矛盾调处与服务优化。
律师驻点
为实现民情快办全流程动态监管,“全时动态巡屏”功能构建起数据驱动的治理闭环。该系统实时整合政务服务、民生热线、网格巡查等多源数据,打破部门信息壁垒,不仅直观呈现群众诉求办理状态,还支持街道与片区工作人员实时跟踪每件工单流转节点,确保“不超时、不遗漏”。同时,系统清晰展示各微网格“走四百”走访完成率、走访户数、诉求收集量等关键指标,便于街道动态掌握片区走访进展,对进度滞后网格及时调度。基于数据比对,系统还能识别租客集中区、高档小区等走访薄弱环节,辅助优化走访策略、强化进度管理。
大模型民情看板页面
此外,依托大数据分析能力,“巡屏”可精准研判民生热点趋势。例如,在夏季高温期间,系统识别“独居老人用电安全”类诉求增多,街道随即提前调配志愿者上门排查隐患;台风季来临前,结合“小区积水疏通”相关诉求协调物业提前储备物资。这一“巡屏监督+进度管控+主动预判”模式,推动民情快办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变,实现民情动态监测、智能派单与风险预警的一体化运作。
据悉,龙华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大模型技术在民情快办中的应用,加快向水岸、龙南等片区推广成熟经验,拓展数智赋能治理场景,持续提升民情响应效率与群众满意度,为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龙华样本”。
记者:李梦婷
编辑:孙清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