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册教材,如晨光中翻开的诗页,藏着四季流转的光影,也承载着孩子们初识语言之美的悸动与惊喜。近年来,奉贤区小学语文教师团队深耕教材、潜心教法,锚定统编教材的资源建设与研究,在教育部教材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重点工作中,留下了坚实的印迹。 区融媒体中心分管报纸编辑业务的骆之强副主任,原先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他说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十分重要,参加国家统编教材资源建设,既是奉贤语文教师团队深耕语文教学研究的生动写照,也是他们专业实力的体现,为此建议我去采访一下这些参与教材资源建设的优秀语文教师。我也曾经做过教师,对语文教学,对教育行业也很有感情,于是欣然领命。我知道教师们平时都很忙,所以直到放了暑假,才联系了区教育学院的小学语文教研员蒋莉莉老师。没想到,暑假里她们依旧很忙。于是,这次采访一直拖到了八月中旬。 我们的采访约在奉浦的一家咖啡店。九点左右,我走进店内,只见几位年轻漂亮的女士正在前台点单。我想,这么年轻,不太可能是参与教材资源建设的语文教师吧。门口倒是坐着一位中年女士,戴着眼镜,桌上还放着一本书,看着像是教师的模样。于是,我上前问道:你是蒋老师吧。可惜她不是。我略显尴尬地选了角落里的一个位置坐下,给蒋老师发了一条简短的微信:我已到店内。随即,从前台的人群中传来一句:她已经到了。原来这几位年轻漂亮的女士,就是我要采访的参与国家统编教材资源建设的小学语文教师。
她们中最年轻的是汤怡云,这位2018年才参加工作的姑娘,已经是区里的小学语文教研员了。汤怡云最初在南桥育贤小学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及语文教研组长,期间获区行政嘉奖、南桥镇优秀教师等荣誉,并多次指导学生获奖,奠定了扎实的教学实践基础。作为教研组长,她主导过语文学科绿色指标测试分析,通过数据对比与改进措施的制定,展现了出色的教研能力。在这次的国家中小学统编教材配套资源建设工作中,她参与了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配套资源的开发,完成了一年级下册《姓氏歌》的说课录制。 虽然我也做过几年语文教师,但当小汤提及说课这个概念时,我还是不太了解。经过她的耐心解释,我才明白,说课的对象其实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其难度比上课更大,要考虑的问题也更多。 汤怡云说,完整的说课要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分析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特点、兴趣动机等,说明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学应如何适应和引导。此外,还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阐述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学生要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激发什么兴趣,形成什么价值观。还要说明本节课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这也是说课的核心部分,通常包括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在每个环节都要说明你这样设计的意图,体现教学理念。最后还要说教学反思,就是预测本节课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并思考应对策略。 这说课,听着就特别难,好在汤怡云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在蒋莉莉老师和其他专家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和反复打磨,汤怡云顺利完成了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姓氏歌》的说课录制。她说,说课的录制工作,不仅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教研能力和水平,真的是获益匪浅。
2013年大学毕业的王晶雯,如今已经是奉贤区名教师、南桥·恒贤联合小学的副校长了。说起自己的从教经历,她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因为这根本不在自己当初的职业规划中。王晶雯的大学专业是商科,毕业时其实有机会留在市区的外企工作。但因为毕业那年在南桥小学实习过,当时学校正好缺语文教师,机缘巧合之下,她就留在了南桥小学,成了一名语文教师。 初为人师,王晶雯教的是一年级语文,还要做班主任。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课堂管理有时比教学更难。而且作为毫无经验的班主任,如何和家长沟通也是个难题。所以刚开始的几年,她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好在学校和教研组的氛围特别好,年轻教师之间经常会交流心得体会,老教师们也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王晶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她先后担任了语文备课组长、学校语文中心组长等,并多次参加市、区级课堂教学展示与评比并取得优异成绩。 2025年初,王晶雯承担了人教社“空中课堂”小学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的教学工作。早已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她,顺利完成了课程的录制。2025年3月,在蒋莉莉的带领下,王晶雯前往贵州调研,执教了小学一年级下册《古对今》一课,为教材推广提供了扎实的教学范例。 如今的王晶雯,心中早已没有了“要不要一直做教师”的疑虑。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爱上了那些活泼可爱的小学生,爱上了那美丽的校园,爱上了当年在不经意中走上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岗位。
年轻的王瑶馨已经是金汇小学的校长了,但她依然热爱着那三尺讲台。在今年初的人教社“空中课堂”录制中,她负责小学一年级《动物儿歌》的教学。 有着十几年教龄的王瑶馨早已“身经百战”,先后获得过奉贤区统编教材教学设计一等奖、上海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堂教学比武二等奖,上海市第二届统编教材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二等奖,先后被评为“区优秀青年教师”“区优秀骨干教师”。 尽管经验丰富,教学成果累累,但王瑶馨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这次“空中课堂”的录制要求特别高,一字一句都要精心推敲,反复打磨,并经过专家们的层层审核。那段时间,她常常工作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家,回家后继续修改讲课稿,直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早上七点不到,教研员蒋莉莉老师的修改意见又来了。经过无数次的修改,讲课稿总算定下来了。 可接下来的录制工作,一点儿也不比备课轻松。因为面前没有学生,缺少对话和交流,教师会觉得非常尴尬,有时讲着讲着热情就没有了。此外,语速的快慢、不自觉的小动作等,都要控制好,还要克服面对镜头的恐惧感。王瑶馨说,她亲眼看到有的教师在录制现场紧张得说不出话了。好在王瑶馨获得过奉贤区录像课评比的一等奖,还参加过上海市小学语文“空中课堂”的录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了让“空中课堂”录制得尽量完美,那段时间,她像着了魔似地,一个人在镜头前讲课;和同伴们相互之间轮流着讲课,找出各自需要改进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的演练,王瑶馨在“空中课堂”中的表现堪称完美。镜头前的她沉着笃定、语意温润,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最后接受采访的是蒋莉莉老师,才聊了没几句,发现我们竟然是同乡,而且是同龄人。 刚从松江师范学校毕业的时候,蒋莉莉在闵行区的江川路小学教语文,后来回到了奉贤,在解放路小学做语文教师。因为拥有出色的课堂教学和研究能力,2003年,蒋莉莉成了区里的小学语文教研员。虽然离开了教学一线,但工作却丝毫不轻松。作为教研员,她要组织全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把握正确的教学改革方向;每学期要组织12场教研活动,为一线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要发现和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打造奉贤小学语文的优秀教师队伍。 2024年9月,蒋莉莉接到教育部教材局、人教社的调研任务。她精心筹划,遴选金汇小学王瑶馨赴云南,面向160个重点帮扶县进行统编教材的培训。王老师以一年级上册《小书包》一课为例,立足课堂实践,深挖教材意图,于字句之间传递课堂智慧,于课例背后书写教学温度,为一线教师打开了更多教学的可能。 2025年初,在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的统筹落实下,奉贤区小学语文教师团队投身于国家中小学统编教材配套资源建设工作。接到任务后,蒋莉莉带领教师团队以单元目标为锚点,对教学方案进行多维度打磨。除夕之夜,办公桌前的台灯依然亮如晨星——教案稿纸上的批注从朱砂红改到靛青墨,一稿的雏形、两稿的修正、四件套教学方案的对比、五轮课件的迭代……她们以专业素养为炉,用匠心作锤,在字斟句酌中锻造出每份经得住教学实践检验的精品资源,让教材里的每个字符都凝结成照亮课堂的星光。 2025年3月,奉贤小学语文教师团队再次接到国家教材局、人教社的调研任务。蒋莉莉作为特邀专家,应邀作《统编教材第一学段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专题报告。她从实践视角,既回望教材修订的根本逻辑,也前瞻教学实践的生长方向,为统编教材的推广注入了鲜活经验与深度思考。蒋莉莉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给予的机会和指导,也离不开区教育局的支持。 采访过程中,她还多次表示,一定要多写写那几位优秀的年轻人,至于她自己,还是少花些笔墨,其殷殷提携之心溢于言表。我被她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深沉的热爱和无私的奉献所折服,也为她不遗余力提携后进的精神所感动。有这样的老乡,真的让我感到骄傲。
采访结束,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多了。当我走出咖啡店的时候,她们四位还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地说着什么。我想,大概又是在商讨语文教学的问题吧。因为再过几天,她们又要为“空中课堂”录制新课了。 一课一研,在光影中耕耘;一笔一写,于课本中生长。从教学展示到资源建设,从课堂实践到专题研究,以蒋莉莉、王晶雯、王瑶馨、汤怡云为代表的奉贤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正以坚定的步伐行走在教材的光影中,用脚步丈量每一页课本的温度,以满腔热爱耕耘文字的田野。她们将语文的温度、教材的深度,化作孩子们成长中最动人的底色,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深深地融进那一堂堂悄然绽放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记者:孙纪荣
编辑:何芹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奉贤报》“古华风”征稿启事
益民村:这里是筑梦的沃土丨《奉贤报》“我与乡村有约”特刊
李窑村:“窑”看“李”面是原乡丨《奉贤报》“我与乡村有约”特刊
交管岗位上的多面先锋——记奉贤公安分局交管支队一大队警长陈迪|《奉贤报》月末聚焦
正兴羊肉馆两代人的接力|《奉贤报》月末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