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监狱 > 文章详情

‌【中秋特辑】高墙明月照归途 悔罪家书寄团圆

转自:上海监狱 2025-10-08 15:56:15

月满中秋

传统

高墙明月寄相思

尺短寸长悔罪心

中秋家书,是监狱罪犯在团圆佳节与外界联结的特殊纽带,它既是高墙内悔过心声的载体,也是传递给家人平安与期盼的“月光信笺”,藏着不同于寻常家书的情感厚度与人生思考。

中秋佳节之际,地处苏北的上海市四岔河监狱组织罪犯开展了“高墙明月寄相思,尺短寸长悔罪心”活动,用手中笔写下自己对所犯罪行的悔悟,用薄薄的纸写下自己对家人的亏欠……

尺素寸心:高墙内外的真情对话

高墙家书没有寻常节日的热闹喧哗,有的是直面过往的真诚与对当下的踏实叙述。有的罪犯会写下监区里的中秋细节:清晨整理内务时民警分发的定制月饼、午后集体学习时一起朗诵的中秋诗句、傍晚放风时与同改伙伴共赏的月亮,狱内细碎的改造场景既是对家人“我在好好生活”的无声回应,也是他们融入改造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们也会坦诚表达愧疚——对父母,会提及“想起您往年中秋炖的汤,才懂当初您的叮嘱多重要”;对爱人,会写下“知道您一个人撑家不易,我在技能课上学了洗汽车,盼着以后能帮您分担”;对孩子,会用孩子气的约定传递希望,比如“等你下次考满分,我把这里叠的纸飞机寄给你,等我回家陪你放风筝”。

没有华丽辞藻,却用最朴素的语言,搭建起与家人情感沟通的桥梁。

悔罪从新:自我重塑的起点

中秋家书对罪犯而言是“自我重塑的镜子”。在提笔回忆与书写时,他们被迫直面曾经的错误对家庭的伤害,在思念中反思过往,在对家人的承诺中坚定改造决心。

有罪犯在信中写道:“以前总觉得过节不重要,现在才明白,能和你们一起吃块月饼,是最该珍惜的事”,这样的感悟往往成为他们积极改造的内在动力。

而对家人来说,这封信是“安心剂”与“希望灯”——父母从字里行间能感知孩子的悔改之心,爱人能从中看到未来的盼头,孩子则能在文字里感受到父母从未缺席的牵挂。

哪怕隔着高墙,这份情感也能让家庭纽带更紧密,同样亲情的温暖也是他们弃恶从善的动力。

月圆人圆:期待团圆的未来

中秋的月亮照遍人间,

也照进高墙。

罪犯的中秋家书,没有山盟海誓的壮阔,却有着“知错就改”的诚恳;没有志得意满的炫耀,却有着“努力变好”的踏实。它让思念跨越高墙,让悔过生出力量,更让家人与罪犯在文字的共鸣中,共同期待着一个“改过自新、全家团圆”的未来。

正如一位罪犯在信中所写:“这轮明月,既照见我的过去,也照亮我的未来。我会用每一天的踏实改造,换得与家人真正团圆的那一天。”

这封薄薄的信笺,承载的不仅是节日的祝福,更是一个人重新走向人生正途的起点,和一个家庭对团圆最朴素的守望!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万万没想到之00后新警的跟班日记

2、“高墙玫瑰”别样红:解密女子监狱四监区党支部如何炼成示范标杆

3、【我执法我普法】“狂飙”还是“翻车” ,警惕股市“陷阱”|墙案启示第四集

编辑:许立春

供稿:四岔河监狱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