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申工社 > 文章详情

今天这个日子很多人不知道!但这病却有2.45亿患者!近一半人不自知!“身体信号”赶紧自查→

转自:申工社 2025-10-08 14:51:51

今天(10月8日)

既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

也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
节气的气温变等因素
间接增加高血压人群的身体负担!

长期高血压

可能导致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竭

等严重的并发症

《中国心血管

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数据显示,

我国成人高血压发病率为27.8%

高血压人群达2.45亿

近年来,

我国各个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

都有增长趋势,

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增长最快

数据显示,2024年,

中国30岁至79岁成年人(约2.7亿人)中

约29%患有高血压,

其中仅57%知晓自身病情

可能很多人已经高血压,

却还不自知!

高血压具有隐匿性

用药宜早不宜迟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方要求,成人高血压的传统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那么,在这个区间之内就表示没问题吗?理想数值是多少?

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理想血压为高压低于120mmHg,低压低于80mmHg。如果高压在120-139mmHg,低压在80-89mmHg,就属于高血压前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蔡军表示,高血压具有隐匿性,会逐步损害身体。临床证据和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血压超130/80mmHg,对心脑肾的损伤已经开始累积。心血管疾病中,70%归因于高血压,包括脑出血、脑梗、心梗、肾衰等。如果早期进行干预,未来会极大程度减少脑卒中、心梗的风险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主要有十大类,一百多种,患者需到专业医疗机构检查后,根据医生诊断进行服药降压药没有成瘾性,需长期服用

血压高但无症状是好事吗?

医生介绍,多数年轻患者无头晕、头痛等典型不适,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血压超标,这导致疾病易被忽视。这是由于在血压缓慢上升过程中机体逐渐产生耐受,或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减退,对血压升高并不敏感

无论有无症状,血压升高对血管、心脏、肾脏、脑、眼部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是持续存在的没有症状反而使得我们对这种潜在的、远期的伤害难以重视,甚至部分患者会选择忽视、不予治疗。

做饭用盐多少

跟高血压有关吗?

常见的饮食中还藏着许多“隐形盐”,无论从哪里摄入盐分,都会导致血压升高

饮料、蜜枣、杏脯、薯片、挂面,甚至发酵后的馒头等等,很多食物都含有不少的“隐形盐”。尤其要小心特别鲜美、特别甜的食品,这类食物钠含量往往都较高。

为减少隐形盐的摄入,在超市买东西,要先查看食品标签中的钠含量,含量高的尽量不买

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在没有大量出汗的情况下,人们每日只需要摄入2克盐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需要。高血压患者应将口味变清淡,每日限制食盐总量在2克-3克

如何改善和预防高血压?

01

减体重

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

对于肥胖高血压患者来说,体重每减5公斤,血压可下降10mmHg~20mmHg

02

管住嘴

如果管不住自己嘴巴,就很难控制血压,以下4种食物,高血压患者就要少吃!

①刺激食物辣椒、咖喱、芥末等辛辣调味料,葱、芥菜等辛香蔬菜,以及酒类、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

②过咸食物咸菜、咸鱼、腊肠等,腌制食品含盐量较高,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③高热量食物特别是糖类,容易引起血脂升高

④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肉类比如牛肉、猪肉、羊肉、五花肉、肥肉、香肠、腊肠、熏肉等

03

不吸烟

建议做到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吸1支香烟后,心率平均每分钟会增加5次-20次,收缩压上升10mmHg-25mmHg。而吸2支烟,10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会使心跳更快,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升高。

04

不熬夜

如果晚上睡眠不好,夜间的血压会因为交感神经不能得到较好的休息,甚至因为失眠引发焦虑,进而造成血压上升,容易形成不正常的血压变化规律。而且这种伤害,可不是第二天白天补觉就能补回来的。

睡眠呼吸暂停也是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有睡眠问题的人建议找医生调理治疗,提高睡眠质量

05

别紧张

工作压力比较大、精神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能引起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就造成排血时阻力加大,而阻力加大,就会引起血压升高

除了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易升高血压之外,抑郁状态也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06

常监测

血压缓慢升高时大部分人并没有明显感觉,因此,定期监测血压非常有必要。

18岁及以上成年人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要经常测量血压

已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家中要备有血压仪,养成在家测血压的习惯,并做好监测。

图片源自网络

申工社综合整理自CCTV生活圈、央视新闻、健康时报等

本期编辑:王冰鑫

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