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当寒露的脚步悄然迈进,
黄浦便被染上了一层别样的诗意与温情。
在这个节气里,不仅自然景色悄然变换,
街头巷尾的老字号,
也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传统习俗与文化,
成为我们探寻寒露之美的绝佳去处。
寒露时节,民间素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其内含丰富的维生素E,不仅对各种炎症有预防作用,更是秋季防燥的“好帮手”。
在南京路上的第一食品商店,芝麻核桃粉的柜台那是热闹非凡。现场机器打磨的隆隆声,混合着芝麻与核桃浓郁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不少老顾客像王阿姨一样,一买就是几大袋。
在淮海路上的全国土特产,同样也有芝麻核桃专柜,这里的芝麻核桃粉贴。老上海人对芝麻的喜爱,更是会体现在方方面面。加点藕粉,那是美容养颜、强身健体的早点。加点蜂蜜,那是软糯香甜,老少咸宜的糕点。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寒露前后,正是吃蟹的好时节。清乾隆九年创立的王宝和酒家,堪称上海吃蟹的“金字招牌”。
自每年9月至来年2月,这里便是食客们的“蟹之天堂”。王宝和坚持水煮螃蟹的传统,选用自泰国进口的香草作为绑蟹的绳子,为螃蟹增添独特香气,煮蟹的水里还加入用于祛寒提味的独家秘方。
其配料也极为讲究,姜末选用饱满干燥的山东嫩姜,先切片后切丝再切成粒,颗粒均匀,口感饱满;蘸料的醋里加入冰糖而非白糖,使得鲜味更佳。也因此,八十年代初,“菊花蟹宴”应运而生。菊花对蟹形、蟹黄牡丹虾、蟹粉小笼等经典横空出世,每一道都尽显匠心,将蟹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有登高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寓意“步步高升”。
在黄浦区,许多老字号都有着制作传统糕点的手艺。沈大成作为著名的点心名店,其桂花糕选用广西黄金桂为原料,新鲜的桂花颗粒饱满、厚实圆润,与醇厚的米香相互交融,甘甜的清香从舌尖蔓延,让人回味无穷。招牌名点条头糕,以玫瑰细沙作为馅料,裹上纤薄的糯米粉团,晶莹剔透,再撒上一层细细的糖桂花,便成了桂花条头糕,吃口软糯细腻,清香扑鼻,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黄浦区作为上海市老字号品牌核心集聚地,拥有众多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和上海认定的“上海老字号”品牌。这些老字号不仅是商业的传奇,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就像王宝和,281年的传承,不仅将其独创的菊花蟹宴从十道发展到八十多道。更多次走出上海开展文化交流,并连续十一次联合上海海洋大学举办蟹文化节,其核心技艺“王宝和蟹宴烹饪技艺”也已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寒露,对于黄浦区的老字号,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盛宴。从滋补的美食到蕴含美好寓意的糕点,再到传承千年的技艺,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这个节气里
走进黄浦的老字号
让我们一同品味岁月的醇厚
感受传统习俗的温度
探寻那些被时光珍藏的文化瑰宝
记者 / 王龑君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成子锴
视频 / 成子锴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又要升温了?
2. 亚洲“顶流”酒吧,即将齐聚外滩!文末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