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鸿生,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质保部退休技师。著有《见物遇事说俗语》《小学生写作词林》。现为国际华语作家协会会员,江川文学社社长,惠南文学社会员。“今日闵行”与崔鸿生老师携手推出“老闵行的故事”。 三大章节、50篇文章、11万字……这是崔鸿生老师两年时间的成果。让我们一起记录闵行岁月,追梦闵行乡愁——
我爱闵行一号路
我家住在上海漕溪北路,漕溪北路连着沪闵路,沪闵路通往闵行镇。我最早知道闵行是1964年,村里一起玩的一个哥们分配到闵行上海钢门厂工作。我们小伙伴听说钢门(肛门)厂都笑翻了天:你什么厂不能去,偏要去屁股厂!当然,那也不是那哥们想去哪就去哪的,那是分配去的。不久,上海钢门厂改名为上海金属结构厂。
从那时起,我会时常关注路上的徐闵线汽车,那是徐家汇到闵行的公共汽车。我那哥们常夸闵行是个好地方,一条一号路又宽又直像画出来的一样,路两旁的工房像积木搭出来的,美极了。不信你们去看看,徐闵线汽车天天都有。可是徐闵线来回一次要八毛钱,那是我全家人一天的生活费,谁会没事到闵行镇逛一圈。
虽说没能马上去闵行镇看一看,但对闵行的向往却一直挂在心上,我有事没事总爱缠着他讲闵行的事。我那哥们会眉飞色舞地吹上一通:闵行有五大景点——闵行百货商店、老正兴饭店、闵行饭店、五金交电,还有就是闵行电影院。闵行还有“四大金刚”呢,“四大金刚”就是四家万人大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再有就是造万吨水压机的上海重型机器厂。每天到闵行去参观、游览的人多得不得了。
妻子儿时在一号路
真有意思,不久,我还真跟闵行结缘了。1968年9月,我姐姐拿到了上海汽轮机厂的录取通知单,我们一起去他家了解情况。那哥们说:汽轮机厂是家万人大厂,在一号路口,不像我们厂在二号路(华银路)上,还要换车。我问他汽轮机是做什么用的?那哥们傻了,摇摇头说不知道。无奈之下,我姐姐掏出三分钱让我打公用电话去厂里问问。电话接通了,总机的接线员说: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为人民服务!请问你要哪个部门?我说:师傅,我是将报到的新工人,我想问问汽轮机厂是不是做汽车轮子的?接线员笑了,说:汽轮机厂是生产汽轮机的。那汽轮机是干什么用的?汽轮机是发电用的。我还想问,接线员说别问了,来了就知道了,欢迎你到汽轮机厂来。更巧的是两个月后,我也分配到了汽轮机厂。
报到的那天,接我们的大卡车,拐了一个大弯,穿过三条铁路,跃过五座小桥,开进了梦般的一号路。望着笔直宽散的一号路,望着两边小积木似的工房,整个车厢的人都哇得惊叫起来。下午,我们新工人几次催促带队的师傅领我们去看一号路。带队的蒋师傅说:你们看到的一号路和两边的工房,是1959年用78天时间建造的。别看这条路只有550米长,名气却是响遍全国(据1959年统计全国只建造了四条较有名气的大马路:北京的长安大道,汉口的中山大道,南昌的八一大道,还有就是闵行的一号路。由于一号路比较短,所以有全国三条半马路之说)。
你们看过的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就是在这里拍的。建造一号路也有我流下的几滴汗水,在造一号路时,我几乎每天下班都要来这里推几车黄沙、水泥。干完活后,我会站在高处望那每天都在延伸的一号路,心里的自豪感是没法说了。因为我也为闵行城的建设出过力。
从那以后,我与这条一号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我住单身宿舍,每天下班吃完饭,唯一的任务就是逛马路。穿着劳动布工作服,拖着“765”皮鞋(当时男青年最时髦的打扮,“765”是7.65元的猪皮皮鞋,因为当时牛皮皮鞋很少,要30多元一双,还要凭购买卡,一户一年一双),自豪地走在一号路上,从沪闵路走到竹港桥,慢慢地消耗那无聊寂寞的时光。
那个时代,半夜里常有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我和同事们举着红旗、标语牌,敲锣打鼓地在一号路上来回地打转转,庆祝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遇有重大喜庆,我和同事们打着横幅,舞着龙,摇着旱船在一号路上来来回回地跳。每逢五一节、国庆节,我又和同事们用三钢四铜的小电缆在一号路两边挂起两串长长的彩灯,在厂承包的地段上用鲜花木板建造一个个别有洞天的小景区。整个一号路在各大单位的布置下变成了花的海洋,变成了艺术的殿堂。一号路美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开放了,上海开发了浦东新区,闵行的中心转移到了莘庄,附近的一个个小镇也都旧貌换新颜了,而闵行镇却几乎没变,一号路也没有变,只是名字换成了江川路,如果一定要说变,也就是几家商店为了经济效益转租给了别人,换了店名而已。至于一号路为什么没有变。我想,大概是闵行的中心转移的原因,或是想保护这条古老的一号路,因为老街拆除了,闵行人心中多少有点惋惜。
如今的一号路已经很少有人问津了,五大景点的辉煌早已被岁月的尘埃淹没了。2010年我退休了,我将当初挂在一号路的彩灯和电缆线全部送到厂废旧物品回收站了,我知道一号路不可能再挂当年的那些彩灯了。现在的青年人不知道闵行的过去,也不会去关心它,只有在老闵行博物馆里,几个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寻找它的过去。但是闵行一号路,在老辈闵行人的心里,在我的心里,它依然让人感到骄傲。因为在闵行的一号路上,有他们为之流下的汗水,有我排除寂寞留下的脚印,也有我为它打扮留下的美好记忆,还有那闵行人看着一天天长大的香樟树,它为闵行人夺得了“中华香樟一条街”的美名。一号路(江川路)你今天依旧辉煌。
写于2019年4月2日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