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文章详情

吃饭速度决定菌群好坏?这个发现太扎心……

转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25-10-07 19:35:01

看到心心念念的烤肉就急着塞进口?为赶通勤三口扒完早餐?饿到胃痛时狼吞虎咽,或是早养成了快吃的习惯?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刚放下筷子就觉撑得慌,小肚子还吃得鼓鼓的?

 !!!注意啦!!!

科学家发现,这可不是“吃太急”的小麻烦——狼吞虎咽正在改写你体内的肠道菌群,悄悄“啃食”着肠道健康。

吃饭速度竟能改变肠道菌群?

一项最新发表的研究中,科学家对比了三种不同吃饭节奏:细嚼慢咽、狼吞虎咽和间歇节食。结果发现:即使吃的食物一模一样,肠道里的菌群也大不相同。比如一种叫 Akkermansia 的“肠道卫士”,在慢吃的人体内活得更好,而快吃的人体内则明显减少。

为什么吃太快会影响肠道菌群?

吃太快究竟如何改变菌群?主要通过这三个途径:

1. 咀嚼少了,肠道环境也乱了:吃得太快,食物没嚼碎就下肚,胃排空加快,肠道内的酸碱环境(pH值)波动,肠壁变得更“漏”,让好菌难以生存。

2. 快吃让人吃得多、吃得油:饱腹感来得晚,吃得更多,偏好高脂高糖,这些恰好是坏菌最喜欢的食物。

3. 吃太快,肠道作息也乱了:快吃让消化节奏混乱,连肠道菌群的“生物钟”也紊乱了,有益菌活性下降,影响营养代谢。

“狼吞虎咽”还隐藏着哪些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习惯狼吞虎咽的人,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炸鸡、汉堡这类高热量且易咀嚼的食物,蔬菜、粗粮等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摄入量则可能偏少。若是再配上边吃饭边刷手机、看视频的习惯,就很难及时捕捉到身体发出的饱腹信号,不知不觉间就容易吃过量。

虽然还没有确凿的研究能证明吃快直接引发疾病,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吃饭速度这个小习惯,对肠道菌群影响不小。

●每口咀嚼20次以上,充分研磨食物。

●用非惯用手拿餐具,自然延长进食时间。

●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吃饭时专注食物,减少干扰

●建议用餐时间:健康人群应花费15—20分钟吃早餐,午晚餐控制在20—30分钟

其实每一次进食,都是对肠道的一次 “微改造”:吃慢一点,就能让有益菌安心繁衍;吃得太急,有害菌反而可能趁机壮大。不妨试着放慢节奏,认真品尝每一口食物。你会发现,不只是胃舒服了,肠道菌群也会悄悄变得更健康。慢食养菌,身体自然会回报你更多轻盈与活力。

作者:费嘉庆

指导专家:高键

点击“阅读原文”

别再吃了!藏在日常饮食中的3个“健康杀手”,很多人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