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照回归路
回首皆成真
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正在服刑改造的罪犯来说,中秋团圆日更是思绪万千。有限的电话时间,规定的会见次数,家书自然而然成为了帮助服刑罪犯一解思亲之苦的重要方式。近日,监狱总医院民警发出了三封家书,字里行间不仅流淌着浓浓的亲情,更折射出上海市监狱总医院教育改造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1
在反思中重拾人生价值
“人生四十余载犹如白驹过隙……身陷囹圄之前,我不曾静下心来反省过这些得失,服刑改造之时,我反而能够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学一些东西,思考一些问题。”
这封信中,徐冬(化名)将服刑生活比作“修行”,坦言改造生活让他“懂得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这种从内心深处生发的悔过与认知转变,正是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追求的核心成效。总医院民警多年来通过系统的法制教育、道德讲座和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厘清是非界限,从思想根源上认识错误,从而迈出重生的第一步。
书写家书
表演节目
2
亲情呼唤强化改造动力
“妈,您放心,儿会在这好好的……儿子不孝,让您在花甲之年却还如此操劳,实属不该。我在这里会好好学习和改造,让自己变得更好。”
在这封写给母亲的信中,服刑人员张甲(化名)的情感真挚而浓烈。他对年迈母亲的愧疚感,化为了积极改造的坚定决心:“服刑就像重新描绘一张画布,我会选择适合我自己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充满阳光、积极的画卷。”这种责任感的建立,离不开亲情的维系、民警的鼓励。监狱依法保障服刑罪犯的通信与会见权利,总医院民警们巧妙地将亲情力量转化为教育改造的催化剂。当服刑罪犯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家庭造成的伤害,并渴望弥补时,便产生了强大的、内生的改造动力。
远程视频会见
爱心助学金发放
3
人性关怀中学会回报社会
“感谢政府给我们创造良好的改造环境,感谢警官给我的教育和帮助……当我遇到困难时,警官未将自己视为局外人,而是耐心、理智且有效地帮助我与法院沟通,为我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
丁乙(化名)真切地感受到了民警的关怀:生活上的照顾,心灵上的安抚和鼓励。更可贵的是,服刑罪犯开始从接受帮助,转向体会帮助他人的意义,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格重塑。信中“乌鸦知反哺,羔羊知跪乳,为人者要多知感恩”的朴素话语,道出了教育改造的另一重要成果:培养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监狱民警不仅是管理者,更是“灵魂的工程师”,他们通过日常的教育、关怀和言传身教,让服刑罪犯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法律知识解答
文艺汇演获奖
三封家书,三种心境,共同勾勒出一条从迷失、低落转向到希望、向上的改造轨迹。字里行间,看到的是对过去的反思、对当下的珍惜、对未来的期盼,以及对监狱民警辛勤付出的由衷感激。教育改造工作绝非简单的惩罚与禁锢,而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致力于拯救心灵、重塑合格公民的系统工程。在高墙之内,法律的威严与人性的教化相结合,正悄然指引着一个个曾经迷失的灵魂,踏上回家的路。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万万没想到之00后新警的跟班日记
2、“高墙玫瑰”别样红:解密女子监狱四监区党支部如何炼成示范标杆
3、【我执法我普法】“狂飙”还是“翻车” ,警惕股市“陷阱”|墙案启示第四集
编辑:郭 伟
供稿:监狱总医院 范志浩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