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天目西路街道物业治理中心揭牌

转自:上海静安 2025-10-07 17:39:33

近日,天目西路街道在丽丰天际中心举办物业治理主题沙龙活动,同步揭牌了天目西路街道物业治理中心,标志着街道的基层治理正式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数字赋能”的物业治理新体系,为街道物业治理开启新征程。

本次活动汇聚多方力量,复旦大学党建理论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李威利、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敏等专家学者,以及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小区物业经理、业委会代表、业委会执行秘书、相关科室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围绕

“物业治理中心赋能业委会”

核心议题,共同探讨街道在基层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与创新思路。

沙龙研讨,直击物业治理难点痛点

李威利教授主持沙龙,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业委会主任、物业经理、执行秘书以及职能科室负责人等嘉宾展开对话,聚焦业委会运行痛点与赋能方案,展开深入交流。

谈及物业治理中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的协同问题,安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夏祎直言,居委会在协调三方的过程中,常面临“资源分散难整合、业委会缺乏专业支撑”的困境,因此作为业委会的成员,必须兼具公益心、业务能力与正能量,但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外部赋能,唯有多方协同才能破解治理难题。

灵广小区业委会主任陈宝平道出业委会面临的普遍困境,即业委会成员多为兼职、时间碎片化;退休成员面临电子办公能力不足的问题;工程审价、财务核算、法律纠纷等专业事务,超出多数成员的能力范畴,“缺专业、缺时间、缺支撑”已成为制约业委会履职的核心症结。

破局行动,构建三维驱动的支撑体系

据悉,自全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街道紧扣《天目西路街道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30条措施》,以“物业治理中心”建设为“破冰”之策、“破局”之法,逐渐探索形成了三维驱动的支撑体系。

维度一:通用赋能

“百日攻坚”行动伊始,街道就成立了

“业委会联合会”

,覆盖所有28个业委会,以解决各业委会局限于“自转”,难以“公转”的问题,并在面上推动解决联合会提出的共性问题,如街道配备12名业委会执行秘书,实现街道的居委会全覆盖,主要由党务社工、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及高校大学生担任;根据联合会提出的培训需求,街道基层治理学院系统开发了涵盖理论知识、政策解读、实务指导、案例分析与现场教学5大类、13节课程在内的专题课程体系,目前已组织开展7场高质量专题培训,累计等各类对象700余人次,超过1400学时。

维度二:专业赋能

街道依托物业治理中心,设立

“业委会规范化工作指导站”

,下设矛盾调解、审计审价、法律服务三个工作室,汇聚10余名法官、律师、工程师、老书记等专业力量,提供专时专利、有求必应的服务。从业委会换届人选审核,到日常工程预算审计、法律纠纷咨询,再到矛盾调解,专家团都会全程“陪跑”。近期,指导站已为28个业委会完成“一对一规范化体检”,梳理700余个问题并形成专属体检报告与整改清单,后续将针对性推进整改落地。

维度三:数字赋能

街道联合区数据局打造的

“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数字看板”

,通过整合“三驾马车”信息、投诉数据、小区画像,实现“关(实时监控)——管(指标督促)——防(风险预警)”三大功能,做到既能实时查看小区楼宇、户数、业委会信息,监控物业费收缴率、财务审计等关键指标,又能对投诉异常、维修基金低于30%、物业拟退出等风险提前预警,保障小区平稳运行。

小区层面也积极探索数字化工具

,在苏河融景小区,通过企业微信搭建的审批系统,实现“提案—审批—公示—存档”全流程线上化。此外,系统还可共享公共收益、维修基金台账,确保资金使用透明。街道还开发了小区小程序,居民扫码即可“掌上看公告、提建议、报修、评物业”,小程序与数字看板数据互通,街道24小时值班响应,打破“居民—三驾马车—政府”的沟通壁垒。

展望未来,打造物业治理“天目样板”

叶敏教授对天目西路街道的探索给予高度评价,并从提升权威、汇聚资源、专业培训、强化协同以及落实激励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他指出,

街道物业治理中心的本质是搭建了“组织联通”的枢纽,实现信息互通、流程顺畅、信任积累,为上海乃至全国物业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电子征询系统,降低小区集体决策成本;同时,通过业委会联合会促进经验共享,让“好经验”辐射更多小区。

李威利教授总结,

物业治理的核心是小区治理,小区治理的核心是业主自治,业主自治的核心是业委会。

当前业委会面临“是否必需存在、功能边界模糊、没地位、没时间、能力弱、易受质疑”等待解问题,导致团队看似强实则弱。对此,街道未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破局,以“业委会联合会”改变“被动等到主动要”局面的,以“一站三室”应对“能力弱”的难题,以“数字看板”解决“不透明”的痛点,街道正以“物业治理中心”为核心枢纽推进物业治理全面的提质增效,下一步,要持续完善赋能框架,为上海物业治理贡献“天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