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场监管 > 文章详情

节日促销欢乐购 广告“陷阱”要避开

转自:上海市场监管 2025-10-07 09:24:17

为了让大家在节日期间

消费得明明白白

我们特此送上

关于促销广告的温馨提示

助您看清广告中的“文字游戏”

提示一:警惕“限时”“限量”噱头

小心部分不良商家宣传的“限时特惠”“限量抢购”,实际却长期挂出此类标语或暗中增加商品数量。

请您留意促销活动的具体起止时间、限量规则,避免被虚假紧迫感裹挟冲动消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提示二:看清“折扣”“满减”真实力度

看清“低至X折”“满X减X”等广告中的满减门槛、使用范围等细节,不要盲目轻信。

请您对比商品原价与促销价,警惕先提价再打折的“虚假优惠”。

《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经营者没有合理理由,不得在折价、减价前临时显著提高标示价格并作为折价、减价计算基准。

提示三:厘清“赠品规则”轻松避坑

切勿轻信“预付千元赠高端月饼”“满额赠好礼”等口头承诺;警惕“赠完即止”“赠品不保修”等隐形促销活动限制。

请您仔细确认赠品品名、数量及质量,理性评估商家资质。

《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赠送物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标示赠品的品名、数量。赠品标示价格或者价值的,应当标示赠品在同一经营场所当前销售价格。

提示四:不轻信“绝对化”宣传用语

可别被“国家级”“最佳”“顶级”等绝对化用语忽悠了。

凡是出现绝对化用语的促销广告,需谨慎判断商品真实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最后

请您在购物时妥善保管购物小票

支付凭证等

若发现商家存在虚假宣传

误导消费等行为

可以凭促销广告截图和

购物凭证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北京市场监管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