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映古园,志愿暖人心。今年十一期间,豫园商圈再度迎来客流高峰。当市民游客阖家畅游时,却有一群人主动把假期调成“工作日”——一支由劳模工匠、社区居民与高校学子组成的大客流志愿者团队接力守护,在青砖黛瓦间撑起一把便捷游览与文明游园的保护伞。
作为游客来到豫园的第一站,轨交10号、14号线豫园站迎来客流大考。地铁方面提前开展购票引导、闸机协助、客流疏导等专项培训,志愿者与工作人员组成“安心闸口”,通过科学分流实现进站出站双向畅通。针对双节期间延长运营的特殊安排,服务团队动态调整岗位配置,确保集中抵达的游客“化整为零”,安全有序通行。
随着人流走向景区,豫园志愿服务的枢纽——商圈大客流V站映入眼帘,志愿者的蓝色马甲是这里最亮丽的风景。今年,全国劳模陈黎静、上海劳模陈继东、上海工匠李文侠等劳模工匠如约而至,将工匠精神融入服务细节——他们不仅精通路线指引,更擅长用豫园典故为游客绘制“文化地图”。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高校学子组成的青年志愿者与“老土地”默契配合,以多语种服务架起中外交流的桥梁。新老志愿者在“微笑志愿·温度豫园”的旗帜下接力传承,让志愿精神在代际间生生不息。
红柱飞檐的礼豫亭是补齐志愿服务阵地的最后一块拼图。志愿者手持指示牌分流客流,精准指引湖心亭、南翔馒头店等热门方向;面对游客问询,他们化身“活地图”提供最优路线;在垃圾分类、有序排队、控烟劝导等细节中,文明游园理念悄然浸润人心。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豫园更显璀璨。礼豫亭大学生志愿者仍为晚到游客标注路线,V站劳模工匠整理当日服务记录,地铁站疏导员坚守岗位。当劳模精神与青春力量在古园交汇,流动的“志愿蓝”成为最温暖的城市底色。他们用坚守让双节的老城厢既有文化底蕴,更有文明温度——这正是志愿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写照。
记者 /邹嘉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豫园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谁能想到?这个腼腆的99年女生,带着团队拿下国家级志愿荣誉
2. 文明黄浦·人人有礼丨中秋月映淞园情,冰皮传暖寄团圆